春之韵:文人笔下的多彩情思
天 琮

春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宛如一位灵动的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拂过山川河流,唤醒沉睡的大地,赋予世间万物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春天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灵感的源泉、情感的寄托,在他们笔下,春天被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内涵与感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的春雨,宛如一位温婉含蓄的使者,在春天悄然而至时,默默滋润着世间万物。这无声的润泽,让我们领悟到美好常于不经意间降临,如同生活中那些默默付出的关怀与潜移默化的影响,虽不张扬,却能滋养心灵,助力成长。
春天,无疑是希望与新生的象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即便身处困境,依然从春天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尽管有沉船的落寞、病树的衰败,可春天的力量无可阻挡,新舟竞渡,万木争春。这启示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只要心怀希望,坚信春天定会如期而至,美好的事物必将驱散阴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漫步在春日的芳径,沉醉于春风的轻抚,惊艳于百花的争艳。他从中体悟到,春天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绚丽多姿,更在于其蕴含的蓬勃生机与无尽力量。这让我们懂得,生活从不缺少美,只需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细腻感知的心。
春天,也常常成为文人思乡情怀的寄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望着春风染绿的江南大地,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浓浓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春天的盎然生机与故乡的温暖记忆相互交织,使那份对故土的眷恋愈发深沉。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港湾,春天的气息总会撩拨起这份深深的牵挂。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故地重游,往昔的佳人踪迹难觅,唯有桃花在春风中绽放如初。此景令他感慨时光的无情流逝与人生的变幻莫测。春天的循环往复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照,促使人们思索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季羡林对春天满怀炽热的爱。在他的笔下,春天是生命的颂歌,是希望的象征。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到生命复苏的喜悦与力量。他尽情地沉醉于春天的怀抱,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好与温馨,春天于他,是一首永恒的赞美诗。
老舍对春天却有着别样的“怨”。北京的春天在他眼中,总是那般短暂且任性,频繁的风沙常常打破春天应有的宁静与美好。他渴望的是温润宜人、繁花似锦的春天,可现实中的春天却难以满足这份期许,所以这份“怨”背后,是他对理想春天的深深向往。
冰心的《一日的春光》则别具一格,演绎了一场“先怨后爱”的春日恋曲。起初,冰心笔下满是对春迟迟未至的抱怨。漫长的等待中,冬日的余寒固执地不肯退场,春天的脚步似乎被重重羁绊。然而,当那期盼已久的春光终于惊艳亮相,海棠花如梦幻般盛放,刹那间,冰心被春天的魅力彻底折服。之前所有的埋怨都化作了满心的欢喜与赞叹,这种情感的跌宕起伏,细腻而真切,让我们领略到春天独特的魔力,它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人们的心境,用极致的美好治愈所有的等待与不满。
春天,这位大自然的精灵,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了不同文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他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下对春天的感悟,这些文字跨越时空的界限,至今仍在我们心间泛起层层涟漪。我不仅感慨道:
文人笔底绘春浓,墨韵飘香意万重。
柳绿花红书锦绣,莺啼燕语赋葱茏。
常怜细雨滋芳草,更喜微风抚古松。
字里行间寻妙境,心随春景乐相逢。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文人的足迹,用心聆听春天的私语,感受春天的多元魅力,领悟人生与自然交织的深邃哲理 。
写于2025年2月5日/乙巳正月初八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