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以置信,表叔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放下电话,表叔那爽朗的声音似乎在耳畔萦绕,往昔的点滴如潮水纷至沓来,每一个画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上次回乡,表叔那敏锐的目光瞬间捕捉到我的身影,他脚下生风,大步流星地朝我奔来。那劲头,哪像是一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一把拉住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地说道:“那条道路,这下可有希望了!”那一刻,他脸上几乎不见岁月的痕迹,整个人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仿佛世间所有的艰难险阻都能在他面前迎刃而解。
表叔口中的那条道路,是水泥厂唯一的物流通道。建设初期,那不合理的规划犹如一场噩梦,将安置小区就近建在水泥厂不足六百米的下方,且物流通道竟然从安置小区的中心横穿而过。如今,每天几百辆大货车在这条两边是民宅的道路上来回穿梭,车轮滚滚,扬起的是遮天蔽日的扬尘,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音,留下的是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安置小区里的村民们,在这日复一日的折磨中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然而,面对如此困境,他们却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鸟儿,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不公。
谁能想到,那次充满希望的交流,竟成了我与表叔的永别。再次听闻表叔的消息,便是他离世的噩耗。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他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和兴奋的神情,可现实却是这般无情。
表叔大名叫肖桂贤,但村民大都称他先生。正如他名字,他贤能有德,一生怀着一颗热忱之心,乐于助人。从学校退休后,表叔望着村民们守着一座蕴藏着优质石灰石的矿山,却依旧过着清苦贫寒的日子,心中满是不忍。他暗暗立下壮志,定要改变这一现状。他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积极联络投资方。历经无数次的沟通与洽谈,他成功拉来了投资方,由外方在村里建成了水泥厂。村里的少数村民也成了厂里的员工,生活似乎有了新的曙光。
水泥厂建成之初,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希望的乐章,崭新的设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工业的光泽,那是希望之光,照亮了村民们对未来的憧憬。在厂里工作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对表叔赞不绝口,言语间满是感激与敬重,皆称表叔是村里的大功臣。表叔站在家门口,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背后,藏着的是他这些年的艰辛与不易。为了建水泥厂,他跑遍了政府部门,找遍了专家学者,拉投资、谈合作,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可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然而,由于规划的缺失和政策的失误,村里的石山被水泥厂低价一次性买断,村民们原本期盼的红利瞬间化为泡影。曾经灌溉农田的“愚公洞”,也被水泥厂收购,下游村的农田因此断了水源,肥沃的土地逐渐干裂,农作物成片枯萎,农民们望着这一切,欲哭无泪。
随着水泥厂产能的不断扩大,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大量的车辆日夜穿梭在安置小区的中心,扬起的灰尘如恶魔的利爪,在空中肆意蔓延,无情地侵蚀着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们晾晒的衣物还没干,就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呼吸道疾病也在村里悄然蔓延。呼啸而过的车辆让村里的道路变得危机四伏,大人们出门都要提心吊胆,孩子们被反复叮嘱不准在路边玩耍,曾经宁静祥和的安置小区,如今被不安和恐惧所笼罩。
村民们的态度因此发生了巨大转变,曾经对表叔的称赞和感激,渐渐变成了质疑和指责。走在村里,不时就能听到村民们的抱怨声,有人说:“当初还把他当功臣,现在可好,这不是把咱们都害了吗?”也有人愤愤不平地说:“他就只想着建厂,根本没考虑到这些后果,现在可怎么办?”面对村民们的指责,表叔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责和焦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仿佛所有的过错都应由他一人背负。
表叔开始四处奔波,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多次与水泥厂的负责人沟通,言辞恳切地要求他们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可水泥厂方面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表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识到,当初自己一心只想着让村里富起来,却忽略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水泥厂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村民们的生活水深火热,而他在与各方沟通协调时,却遭遇了无尽的推诿,看不到一丝解决问题的希望。
在走投无路之下,表叔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他花费精力制作了一块告示牌,告知司机“本月10日阻路,请相互转告!”
告示牌刚一立起,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部分深受其扰的村民拍手称快,觉得表叔终于为大家出了一口恶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和表叔一起挡车封路;而另有人则忧心忡忡,担心封路会影响水泥厂的正常运营。
阻路当日,水泥厂门口围满了人群,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镇里迅速派出工作人员与民警,匆匆赶到现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表叔,民警也在一旁耐心解释相关规定,试图说服他撤销封路的决定。表叔望着眼前的阵势,心中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道封路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只是实在被逼无奈。在镇里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给出尽快解决问题的口头承诺后,表叔思量再三,最终无奈地撤回了告示牌。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等来的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继续在恐惧中煎熬。水泥厂的车辆依旧呼啸而过,扬尘漫天飞舞,交通事故的隐患始终像一把高悬的利剑,悬在村民们的头顶。村民们的生活毫无改善,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无奈,对未来再次失去了信心。
三年前的一天,我回乡下陪娘,村支书匆匆地找到我,一脸焦急地说:“咱村这情况实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文化高,能不能帮忙就物流通道改道向政府写一个专题报告,兴许能有转机。”我深知此事关系到全村人的切身利益,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四处走访村民,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详细记录下水泥厂物流通道给大家生活带来的种种困扰。在充分了解情况后,我不仅完成了专题报告,还撰写了一篇深度报道,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让我没想到的是,此事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委书记与副市长亲自带队,两次到水泥厂实地调研。他们深入生产一线,查看物流通道的实际情况,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苦难。随后,在镇政府召开了专题调度会议,会议上气氛严肃而热烈,经过多方的讨论和研究,最终正式确定穿村物流通道改道。
当这个消息传到表叔耳中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忧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党员,千万不要参与这事。我都快八十的人了,不怕坐牢。要是这改道的事再不落实,我就只能继续拦车封路,为咱村的老少爷们讨个说法!”表叔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丝微弱的曙光,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起初,村民们满心欢喜,以为好日子终于要来了,每天都盼望着物流通道改道工程能早日动工。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却逐渐变成了失望。几年时间转瞬即逝,项目仅仅是征了地。
表叔望着依旧尘土飞扬的安置区,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这些年,他满心无奈,却又不甘就此放弃。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守在家门口,在车辆经过时,毅然拦车阻路。他就像一位孤独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哪怕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冷漠和阻挠。
今年1月20日,一通电话带来了表叔去世的噩耗。每一个字都像是锋利的刀刃,割破了我内心的平静。表叔一直是那个充满活力、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虽是八十二岁的老人,斗酒如年轻人,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说话声如洪钟般响亮,每一个手势都带着十足的气势,仿佛一头威风凛凛的公牛,浑身散发着令人折服的精气神。
我匆匆赶回乡下探故、吊唁。到了乡下,从表老弟那里,我才得知了表叔离世的经过。那天,表叔只是略微感到有些不适,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中医院住院检查。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的地面上,表叔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在医院里散步。散步结束后,他回到病室,接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通话记录显示,他们聊了四分多钟。据同病房的病友回忆,表叔在电话里声音洪亮,语速很快,充满了激情。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在与对方讨论着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挂断电话后,表叔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手中的手机滑落,掉在了地上。他试图抓住身边的东西,却最终无力地倒在了病床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知道,表叔一直都在为家乡物流通道改道的事情四处奔波。那句“那条道路,这下可有希望了”,原来是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北京能人,而那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或许就是他在与对方沟通协商。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激起层层酸涩的涟漪。
表叔这一生,满心满眼都是为了村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操碎了心,耗尽了力。水泥厂的事,就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未曾停下努力的脚步,可命运却如此残酷,他终究没能亲眼看到物流通道改道施工的那一天。
如今,表叔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独自徘徊在安置区这条大货车依旧飞驰的物流通道上,狂风裹挟着漫天的尘土扑面而来,刺鼻的尾气弥漫在空气中。我望着眼前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景象,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个曾经为了村里能建水泥厂而四处奔走的身影,那个为了物流通道改道而一次次坚定拦车阻路的倔强老人,再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我缓缓停下脚步,望着远方那片被雾霾笼罩的天空,好想借一丝神秘力量,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为物流通道改道的尽一份心意,让表叔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让他的心血和付出不被辜负,让饱受困扰的村民们早日摆脱这无尽的折磨,迎来安宁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