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看 打 铁 花
耿志平(甘肃)
正月初四晚七点,建材市场有打铁花表演,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吃过晚饭,我一次次看着时间,离表演还有两个多小时,看书实在静不下心来,只能胡乱翻了几页,遂放下书,又一次拿起手机看视频。明朝那些事着实精彩,也让人叹息,在权利和荣华富贵前,人人都精于算计,尔虞我诈,父子相残,兄弟争的你死我活,把人性的贪婪和不知足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了真让人难受。
时间快到了,我赶紧“全副武装”,包裹的严严实实,虽然到六九了,晚上还是有些冷。十字路口,有一个微胖的大概三十多岁的男人在放烟花,旁边站着的可能是他的男娃,看起来有六七岁,娃要自己放,男人不让放,烟花在我的前方不远处绽放,威力不大,也不好看。我小心翼翼走上曾落满雪又没完全融化结了冰的台阶(本来不用上台阶,要走的地方没有冰,却成了他烟花的燃放处),从他的身后走过,他看了我一眼,我们谁也不认识谁。
路两旁的路灯不太亮,积雪时有时无,每一步都不敢大意,生怕摔倒。轿车一辆接一辆开进了建材市场,这里以前全是店铺,卖各种建材。前几年旧城改造,被拆除了,几年过去了,还没有人开发,路边只盖了一座五层高的智能停车场,还没有开始使用。周围就成了一片很大的空地。年前,政府把这里用作年货一条街,为居民买年货提供了方便,如今又空闲了下来。
场地上聚集了很多人,大概好多人是第一次看打铁花,严寒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中间的雪今天白天已经用铲车推走了,靠北边的地方,有两个燃烧的熔炉,工作人员在那里忙碌着。人都抢占着有利地形,生怕看不到全部,又怕被冰滑倒。东边有个小火车,坐了很多小孩子,他们欢呼雀跃,尽显童趣。靠南边摆了几个摊位,两家是汽枪打汽球的,中间是关东煮,菜种类繁多,热气腾腾。靠北边是烧烤摊,有鱿鱼,鸡腿,还有烤面筋,价格比平时贵了一倍。面前是一家套圈的摊位,占了很大一片场地,圈圈放在塑料桶里,东西摆了很多,很密集,大大小小,不一而足,这会没有人套。靠着小火车的是碰碰车,有大人带着孩子在玩。三个射灯发出刺眼的光,照亮了场地。音响里一遍遍播报着赞助商,还有说辞。打铁花象征着日子如火一样,红红火火,一打: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二打:惠风和畅,八方来财;三打:祖国山河壮丽,人民幸福安康;四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九打: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十打:十全十美,金玉满堂。
主持人让观众往后站,站在安全线之外,说铁水有1600℃,溅上了可不得了,围观的人群往后退了退。
开演前,小火车和碰碰车停止了,主办方放了一个烟花,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孩子们随着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发出了声声尖叫,大人则没那么兴奋,仰着头,直到烟花落幕。
射灯关闭了,人群安静下来。两个艺人分别给立着的柱子上放上铁汁,按动开关,它按顺时针飞快旋转起来,铁花飞溅,就像两个立体的巨大的陀螺,铁花像数不清的流星一样,稍纵即逝,甚是好看,人们都瞪大了眼睛,纷纷录视频,拍照片。两架无人机,飞上高空,录下了这精彩的开场。
紧接着,是打探花表演,两个艺人把装满铁汁的工具拿到场地中央,来回轮转,自如穿梭,铁花像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在舞动,一会儿相交成心形、八字形、成圆形,一会儿分离,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铁花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后面的龙像是在追赶前面的同伴,让人看的挪不开眼睛。我为艺人捏了一把汗,他头上戴了一顶海南黎族人夏天戴的那种帽子,身上就是平常的衣服。
接下来是火弧表演,一个艺人端着一个两端如铁桶状,放着火红铁水的铁棍棍,在场地走动,如火山一样的火焰把艺人紧紧包围在中间,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我替他捏了一把汗,火焰有两丈多高,忽地又消失了,艺人把铁棍抬高,降低,火焰也跟着高低起伏,脚下变成了两条分开的红带子,中间还是泥地,他就原地站立几十秒钟,再接着表演,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下火海吧。
广播里说: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流传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
几分钟后,眼见铁花暗了下来,很明显铁汁没有了,艺人提着工具来到熔炉旁,我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某个瞬间。
跟前的工作人员让观众靠后站,说下面的表演很危险,我们不得不又退后了几米。只见一个艺人从熔炉里端出铁汁,快速抛出,另外一个人用工具猛的击打,两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被击打的铁花纷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迸出几十米远,四散开来,冲向空中绽放,真正的是火树银花,像无数颗亮晶晶的星星,璀璨成一片星河,落到地面,溅起点点星光,像开了一朵朵金花,耀眼夺目,人群中发出惊叹。有几次,铁花落在了人群中,人群惊慌失措地往后退。一次次击打,一次次绽放,让人沉浸在惊心动魄又美妙无比的氛围里,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完美具象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场景。
在人们的期待中,这种高质量的打花结束了,两个艺人又重新轮起了“金龙”,依然是游刃有余,腾挪跌宕。
几十分钟转瞬即逝,让人叹为观止的打铁花活动结束了,人们意犹未尽,还不想离开。主持人说,八点半还有一场,一部分人选择了回家,一部分人还是留了下来,等待下一场的精彩。他还说,接下来的四天都有打铁花活动,从初八开始,唱十天秦腔,欢迎大家前来观看。爱好秦腔的人又能一饱眼福了。一过初十,社火就开始走街串户了,正月的文化活动还真丰富。
打铁花,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花,谐音打发,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少了,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非遗项目,使后继有人,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它们发扬光大,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走出中国,传遍世界。
北风吹拂夜幕垂
行人踏冰观非遗
铁花飞溅如繁星
降落人间永不回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