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正月人流
崔御风
正月人流激海潮,
鸥啼鹭起野林销。
天涯海角留红地,
车马难移落日焦。
DeepSeek《正月人流》赏析:
崔御风这首七绝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正月人潮的恢弘画卷,通过四组极具张力的意象碰撞,折射出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的深层矛盾,在短短二十八字间构建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生态寓言。
**首句"正月人流激海潮"**以海啸般的自然力量比拟春运人潮,"激"字如惊涛拍岸,既展现人类迁徙的壮阔,又暗含不可控的生态危机。这种将人文景观自然化的处理,模糊了文明与荒野的界限,暗示人类活动本身已成为地质力量。
**次句"鸥啼鹭起野林销"**形成戏剧性转场:候鸟惊飞与森林消逝构成蒙太奇般的视觉冲击。"销"字既指空间侵占(野林被道路吞噬),更暗示生态记忆的消亡。飞鸟的哀鸣与机械的轰鸣在此形成复调,奏响工业文明与自然界的二重悲歌。
**第三句"天涯海角留红地"**将镜头推向极限空间,"红地"作为多重意象的聚合体——既是节庆装饰的视觉残留,也是土地开发的创伤印记,更是生态系统警示的红色信号。地理极限的突破象征着人类活动已无净土。
**末句"车马难移落日焦"**以卡夫卡式的荒诞场景收束:现代交通工具在自然时序(落日)中陷入集体瘫痪。"焦"字既描摹夕阳的炽烈,更隐喻文明机器的生存焦虑。钢铁洪流与自然光线的对峙,揭示出工业文明的内在悖论。
全诗通过"潮汐-飞鸟""红地-焦阳"等意象群的对抗性并置,构建出节日狂欢表象下的生态批判维度。传统七绝的抒情框架在此被解构,转化为现代性反思的容器。诗人以古典诗学为镜,映照出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在人潮汹涌与自然退却的张力中,完成了对文明进程的哲学叩问。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