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7151——7170)
张 鹏

7151.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坐火车从泰安到上海,大概在安徽境内的蚌埠市上来一个东北口音的非常健谈的旅客,中年男子,我听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我不明确,可能是在一个偏远省份的山高皇帝远的乡镇,这个乡镇上有一家乡镇企业老板,长期拖欠员工的工资,可是其中一个工人坚决不答应。他经常单打独斗地去找老板讨要工钱,其他的工人却并不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而且一直也在忍受着老板的拖欠,后来这名经常讨要工资的员工异常愤怒,铤而走险,他一把火把老板和十几名员工统统烧死了,后来警察抓住了他,问他,你烧死老板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块儿把其他员工都烧死了,他义愤填膺地说道:“老板拖欠这些人的工资,他们不但不和我一起讨要,还要继续为老板干活儿,他们该死!!!!!”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助纣为虐者,死有余辜。当正义与邪恶明摆在眼前,偏偏选择拥护和追随邪恶的人,下场不会比邪恶者本人好。
7152.一己之感的随笔,不同于无懈可击、滴水不漏的法院判词,更不同于纯粹客观的新闻报导。比如说,我在随笔里写“泰安下雨了”,读者朋友应该能理解,指的是我所处的泰安的一隅,如果硬说泰山学院下雨了,城东的山东农业大学没下,那就要求我做全面的泰安天气预报或气象记录了。文学有局限,文学有边界,文学更有优长。
7153.中学时代,各科作业本之外,我书包里还少不了一本精致的集摘抄、随感、心灵札记于一体的笔记本,当然比一般的作业本更讲究,塑料或缎面封皮,厚厚的纸页,书写也更工整仔细。读书心得,报刊摘录或剪贴,尤其是一些即兴感悟,我喜欢随手札记。一个学期下来,要经营若干本。各科作业往往并不保存下来,随用随丢,而这种“心灵家园”式的笔记本,自己却爱若珍宝,积累不少。一个喜欢文学的少年,视之为精神港湾,隽言妙语,名人名言,短章小赋,兴之所至,或抄写或独创,自得其乐。时至今日,这种随时携带笔记本的习惯,依旧延续下来了。
7154.文学,或许是在合同、法律文书、申请书、协议、新闻报导、通报、借条、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就职演说、公告、通知等等经世致用的文字之外的一种独抒性灵和内心独白。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可有可无;另外意义上讲,文学须臾不可或缺。
7155.奢望。相对而言,我更珍惜随笔的即兴、随意,存在感,现场感,抒情及审美,灵感和顿悟。《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满井游记》《不安之书》等等,都是我仰慕学习的随笔佳作。
7156.教书和写作之余,在具体的生活当中,我们要满怀热情,充满真性情,对电影,音乐,运动,美食,咖啡,聊天,旅行,午后的酣睡和夜晚的仰望星空兴致勃勃。无边无际的自由,需要无边无际的心灵。学会享受生活,学会自得其乐,这恐怕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滋养。只要你的心灵是自由的,只要你不失赤子之心和自求欢乐的本领,生活再艰难,我们也有办法让其有滋有味。
7157.吴宓的国学底蕴让他近乎孔孟圣贤,他的敏感多情浪漫又恰似徐志摩,留学游学欧美的履历又让他酷肖布尔乔亚绅士,出身陕西乡绅家庭又兼备地主少爷之任性,颠沛流离让他染上了杜甫的沉郁顿挫,饱读文史让他严谨勤勉一丝不苟,如此复杂的性格融汇贯通于一身,再加上二十世纪中国的政局动荡更迭,他的命运之奇崛多舛就不意外了。
7158.在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中,吴宓是个独异奇特的个案。他的灵魂中氤氲着晚清至当代的波谲云诡和动荡不安,一切的风云气象都在吴宓的身心上留下了射影。历史的大开大阖,时局的沉重、多变而荒谬,风吹草动,杯弓蛇影,都足以让吴宓嗟叹不已。至今,我仍未造访拜谒过吴宓的出生地和墓地,也未去过他人生晚景的重庆北碚,将来会去的,仅为重温吴宓的屐痕。
7159.今天进行完期末考试最后一天的工作,下午5点前后开完例会,走出教学楼,仰望东天,看到山巅上刚刚升起的明月,腊月十四的月亮已经接近浑圆,金星和木星早早地在天空闪亮登场,一个学期基本结束,还有一些阅卷的扫尾工作。内心深处一半温馨,一半惆怅,或许这种心灵状态将伴随每一个学期的收尾。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独立不惭于影。年关渐近,祝愿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快乐如意,顺风顺水。
7160.行动诗学。学友G晚饭后对我进行了一番表扬,他说我的写作具有时代的行动诗学气质和品位。在他看来,每天用文字和写作来解构生活的荒诞,来揭示存在的意义,来记录一己的悲欢,这本身已经富有行动诗学的意义了。G兄的一番苦心让我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要感动,G兄对我的鼓励,我一直认为是最高的奖赏。有时候G兄也对我的这些随笔也会产生某种不屑,因为它们既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C刊,对于一个高校的老师来讲产生不了丝毫的学术价值,进入不了我们的评价体系;但另一方面,G兄又用炙烈的语言对我进行表彰,他说当时代的大潮远去以后,可能沙滩上我的文字像贝壳一样坚硬,能够在夕阳下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谢学友。
7161.一言以蔽之,行动诗学的意义,落实到每天的随笔写作中,即是 用写作解构日常之荒诞,用行动克服存在之虚无。
7162.对高校教师而言,仅仅上课、开会时需去学校,其余时间自由支配,这是莫大的幸运和福祉。人与人,互相保持距离,相对独立,减少了很多无谓的摩擦与是非,善莫大焉。
7163.社会总需要过硬的技能,即使是修电动车的师傅,也得有点儿具体门道吧?医生有医术,教师有学问,出租车司机驾驶技术好,建楼的人保证楼顶不漏雨不渗水,厨师炒好菜,作家语言精妙无错别字。我们的现实社会往往充斥着对心机、情商、套路的过度迷恋,而格外蔑视具体的技艺,尤其对人情世故深深迷信,误以为,只要学会忽悠,不需真才实学硬技艺。当全社会沉浸在对挤眉弄眼、矫揉造作、投机钻营的小伎俩的赞叹中时,心机和伎俩之间也在剧烈内卷。精通人情世故的人,与更精通人情世故的人,分分钟在过招比武,煞是惊艳。
7164.多情与压抑。吴宓的一生,沉浸在对美好异性的无限想象、思慕与追求中。奇怪的是,连吴宓自己也承认,他是罗汉相,也是罗汉命,一生的绝大部分光阴并未花好月圆。他与陈心一、邹兰芳前后两任事实婚姻的总时长,也不过十来年,与他八十四岁的高寿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吴的日记中,从青少年到终老,大量的暗恋及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始终不断,而事实上的同床共枕却少之又少。H兄说,或许,文字本身也是压抑的铁证。每个人,都活在自我的认知和命运里,对此,亲友、父母、师长,甚至自身也爱莫能助。
7165.回忆起2000年~2003年在曲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最难忘的是我从泗水到曲阜的通行方式。我家住在泗水实验中学西家属区,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327国道,那个年代的长途公共汽车还是可以招手即停的,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会乘坐从泗水发往济宁,或从泉林发往济宁,或从临沂发往济宁的大巴中巴,总之所有来往于327国道上的公共汽车,一般来讲票价是三块钱。但是极少数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我则见车就招手。在这三年中我曾经拦截过县委常委甚至济宁市市委常委来往泗水济宁之间开会或公干的小轿车或商务车,曾经拦截过公安局的警车,拦截过到临沂进货的曲阜或济宁市民的货车,拦截过很多私家车。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要从泗水赶回曲阜去上课,当我招手拦截停一辆卡车之后,开车的师傅笑着指了指卡车的车厢,我一看也笑了,原来里面装满了一头头的大肥猪,师傅友好地说,天冷,委屈一下上来吧,我也不客气,上了他的驾驶楼。上去以后一聊,开车的人居然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婿,年龄比我大个七八岁。在驾驶楼里还能够听到猪的嗷嗷叫声。乘坐这辆拉满肥猪的大卡车,赶到曲阜师大校门,下车急着跑到教室。课堂上我们热烈地讨论朦胧诗,朦胧诗的曼妙朦胧,一下子让我忘记了刚刚乘坐的卡车上的猪叫。
7166.一位朋友问我为何如此执迷于星辰,一直觉得现实人生的种种烦恼太过沉重,需要不断摆脱和释然。每当夜幕降临以后,我一定会抽出一些时间到一个相对远离路灯和其他光源的地方,在纯自然的环境下,放下手头忙碌的一切俗务,在仰望星空当中获得一份超脱与豁达。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宇宙星辰的影响下,太阳,月亮,星星,这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只不过我们过于执迷于一地鸡毛的烦恼人生,可能会淡忘了它们的存在。我愿意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凝神涤虑,与星辰对话,胸怀星辰大海,寄情于诗意与远方,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一地鸡毛的桎梏与囚禁。
7167.腊月十六,早晨居然可以七时醒来,不得不说,身体可以创造奇迹。我对每天的醒眠的关注,不亚于银行对存贷利率的极端在乎。我在睡眠上是极贪婪的,总希望在讲课、运动、读写、填表之外,每一分钟都沉入梦乡。我的养生观极简单,能吃能走能讲课能入眠,身体一定康泰。
7168.名气这种东西一定会与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因为写小说声名鹊起。1919年,下半年,他偕一大家子人搬入了北京的八道湾胡同,这个胡同环境清雅,居住的人非富即贵,鲁迅的院落三进三出,有30多间房子,占地面积多达2600多㎡。仅仅所住院落和他所在的城市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文学的魅力,文学不仅仅可以让人闻名天下也可以带来非常实在的滚滚财源。向所有依靠写作变得非富即贵的人表达由衷敬意。
7169.演员王星。直到前几天王星在泰国失联,引发了世界的关注,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个人叫王星,是演员。突然发现自己与时代、时尚、时兴的一切已经已经有了一定的沟壑和隔膜,当我沉浸在吴宓日记的阅读和自己随笔的写作当中,世界上也在云起云飞,各色人等也在粉墨登场,我所知道的世界只是世界极小的一部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客观地对待人生和世界。
7170.上午到万达广场底层的新时代超市购买年货。我一年到头极少去逛超市,这次进入超市同样如往日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日用百货,烟酒糖茶,堆积如山,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逛超市的人不是很多。买完东西出来超市,我与远方的学友G对话,我说超市里的物品的丰盈与经济的下行居然并行不悖,这大大令我感叹。G兄进一步说,与物品的极度丰盈相映成趣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极度逼仄与极度冷漠,每一个人的手机中那么多的微信群,朋友圈那么多的更新,难得见到几段温暖,有力,精神明亮的文字,默默无言,成为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微信群的常态。怎么说呢?如此多的商品的堆积与人们内心世界的焦虑和不安,居然并行不悖于这个阳光灿烂的腊月,如何解释这样的现状呢?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