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岁月中的亲情传递
天 琮
春节走亲戚,这一传承许久的传统习俗,宛如一条坚韧的丝线,串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亲情记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温度。
宋炳竺在《年的回味之——走亲戚》一文中以细腻笔触,沿着时间脉络,从孩童到晚年,将不同人生阶段走亲戚的经历娓娓道来。物质匮乏年代,走亲戚的路途虽艰辛,却因难得的美食与微薄压岁钱满是欢喜;青年时独自承担走亲任务,怀揣着成长的自豪;壮年携家带口,走亲戚有了更多责任与礼仪考量;步入晚年,则静候亲戚来访,见证时代变迁。
文中诸多细节令人动容,无论是1964年兄弟俩吃到香蕉后的喜悦,还是1984年雪天艰难赴亲的坚持,又或是1995年父子途中摔倒后的乐观前行,都真实展现了走亲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如今晚辈走亲戚方式的巨大转变,看似少了些停留相聚,却不减那份血浓于水的深情。
走亲戚,走的不仅是路,更是亲情的传递、岁月的更迭。它见证了时代发展,也让我们在变化中,始终坚守那份对亲情的珍视。希望我同学宋炳竺这篇文章能唤起您心底关于走亲戚的美好回忆,一同感受这份历久弥新的亲情力量 。
附:宋炳竺原文《年的回味之——走亲戚》
有血缘关系的称作亲,有婚姻关系的謂之戚,合起来就是亲戚。走亲戚不仅能互通情况密切关系,还能畅叙话语增进感情。俗话说,走亲走亲,不走不亲。所以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走亲戚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礼仪风俗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走亲戚的行为方式也在逐渐演化。孩童时期,跟着大人走亲戚,或者哥姐领着走亲戚。那时候,挎着个竹篮或笸箩子,里面装进饽饽糕、油炸馃子或其它食品类东西,一天一个门,中午留下吃饭,其余时间大人们在家里说话拉呱,小孩子结伴出去疯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亲戚家很少发红包,有的也就是每个孩子一角两角,最多的五角,更多的是抓一把花生、葵花籽塞进口袋里,糖是稀罕物不多见。那时,路都是很窄棱又弯曲坎坷的土路,坑坑洼洼的不好走,晴天还好点儿,雨雪天或溶化后,泥泞粘滑更难走。所以比较远的亲戚只能晚上住下,等早晨冻住后才能走。
记得1964年春节,我和哥哥上寿光县台头公社刘家河头三姑家,十里路还是趁早走的,临近中午才到。午饭吃饱不必说,不仅每人领了五角的压岁钱,还头一次见到并吃了一个香蕉,哥俩高兴的不听挽留住下 ,不顾道路泥滑,硬是在天黑前赶回了家,这件事令我回味十多年。
青年时期,单人独自走亲戚。年龄长了,身体壮了,路也熟了,亲戚们也都认识了,父母便放心大胆地委派任务了。那年月,很少家庭有自行车,大多是下步走。即使这样,心里头还是蛮自豪高兴万分的。临行前,母亲一再嘱咐,不能喝酒 ,猛逮饽饽多吃菜。这还用说,平时少见油腥荤味,还不趁此机会多饱口福,还能亏了自己的肚子?
壮年时期,带着老婆孩子走亲戚。成家了,立业了,自己独撑门户了,该担当应尽的责任了,该走的亲戚就得一大家子人走了。特别是大年初二,媳妇回娘家,丈夫走丈人家,必不可少,而且还要隆重。带的礼物东西自然贵重,更要注重的是礼仪情感,何况还有连襟几家子呢!
记得1984年春节,初一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清晨起来白茫茫一片,出村后根本看不清路。我提着礼包,媳妇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试探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隔段时间两人再倒换倒换,就这样五里路足足走了近两个小时。到了岳母家一看:喝!我们还是算早的。邻近的几家子人都是姗姗来迟,真是旗杆底下误了操!午饭没敢喝酒,草草毛毛填饱了肚子,身上的寒气才稍稍驱散。没曾想午后起了大风,一家人不敢怠慢,赶紧抱上孩子,提着东西,裹紧棉衣,迎风踏上了回程,回到家大人孩子都冻的够呛。
还有一次,1995年年初三,我们全家从县城到大码头乡央上村走亲戚,两辆自行车,俺老俩一辆,另一辆老大带老二。不知是大儿子车技不行还是小的乱晃乱动 ,刚出县城不远,两人一起摔在路上,小儿子则被抛到路边沟里,好在沟浅土松 ,身体没有大碍。两人站起身扶起车,拍拍衣服上的尘土,乐呵呵的又奔赴前程。
人到晚年,坐在家里等亲戚。俗话说,十年大道走成河,二十年媳妇熬婆婆。一年又一年,随着无数次的走亲戚,我们年龄越来越大慢慢变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走亲戚轮到孩子这一辈了。现在,他们走亲戚今非昔比。年前买足礼品备好车,节后抽个时间一踩油门,风驰电挚,几家亲戚一个头午或一下午就全走完了,还都兴不住下吃饭,他们省了时间亲戚家省了事,两全其美。一群人坐下吃水果嗑瓜子闲聊天,其乐融融,亲情浓浓,虽时间不长起身走人,但血浓于水的情感渊源流长,不尽的涌向远方。
宋炳竺:山东省广饶县退伍军人,退休干部,业余作家。曾著有《秉烛随笔》、《秉烛漫笔》、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邱二斋》等。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