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二)
胡 光
在河下古镇,一个叫闻思寺的破庙里,新安小学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呱呱坠地…
1、陶行知
一身布衣,一双草鞋
谁能想到?你曾漂洋过海
喝过比太平洋还要多的洋墨水
伊利诺伊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都有你读书的身影
在中国,在不起眼的乡村
谁能想到?你创办了大名鼎鼎的晓庄师范学校
新的教育理念
让三个人的远征军*传到了江北的淮安
不论贫富、不论贵贱
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为社会
为劳苦大众谋幸福
多少穷人家的孩子
带着渴望,来到“新安小学”
一身布衣,一腔热血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像一根晶莹的蜡烛
在漫漫长夜,把新的火种
点燃了乡村,点燃了苦难的中国
注:三个人的远征军,是湖南的李友梅、福建的蓝九盛、安徽的吴辅仁,其中李友梅和蓝九盛是我党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周恩来,派来的秘密党员。
一九二九年六月六日
这是一个写入历史记忆的日子
东方欲晓,一声啼哭
新安小学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落地了
二十几个学生,席地而坐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春天
三位老师像电影名星
站在后排,站成乡村最美的风景
从竹巷街请来的师傅*
用照相机,记下了开学仪式
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
跟着蓝九盛老师学唱《锄头舞歌》*
在快乐的歌声中
他们不会知道,校长为什么没来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
就在六月六日这一天
校长笑着给学校寄来了祝愿
可他的妹妹*
晓庄学校小学老师
积劳成疾,为教育献出年轻的生命
注:1、妹妹,是指陶行知的妹妹陶文渼,系晓庄师范实验学校小学老师,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2、《锄头舞歌》,是新安小学最初的校歌。
(三)、试飞
1933年10月22日,新安儿童旅行团七名小学生“走出小天地,闯荡大世界。”在没有大人呵护的情况下,奔赴上海,奔赴新的天空。经陶行知、孙铭勋等人的帮助,他们在上海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巨大成功。
从黟县,从安庆
从皖南山村深深的苦难中
走来
还没出生,就丟了父爱
小学毕业,就如一个执着的小鸟
飞翔在自学的天地
考进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只能用泪水
告别,那扇比天空还高的大学校门
从繁昌,从望江
从乡村小学破旧不堪的教室里
走来
在一方一方小黑板上书写青春
在一畦一畦小苗一样的人群里耕耘
在一垒一垒练习本上批改
在江边,看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夜深人静时
常常一个人,苦苦思索人生的方向
从晓庄,从课堂
从陶行知先生谆谆的教诲中
走来
一双草鞋,一片丹心
像一个拓荒者,在黑夜,在黎明
处处都有你艰辛的跋涉
像一个循道者,怀揣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
踏上新的征程
也许,是李友梅把一封推荐信*
写进陶行知的心里
也许,是陶行知经历久久的
酝酿
也许是抗日战争,汹涌的大潮
席卷了中国
也许,是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
唤醒了大地
也许是新安小学选择了汪达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一九三零年春
汪达之来了,新安旅行团
像一面旗帜,在中华大地高高飘扬
像一群号手,吹响冲锋的号角
像一把匕首,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像一支火炬,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峥嵘十七年,铿锵五万里
汪达之,创造了多少个中国第一
注:李友梅,是我党秘密党员,后因工作需要,被调离新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