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文/李国军
你听,春天的脚步声,
正在铿锵有力地向我们走来,
把大地叩响。
你看,春风浩荡,
到处洒满了阳光!
辞旧迎新,金蛇献岁,玉宇呈祥。
人们正踏着春天的脚步,
迎着浩荡的春风,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
开始了新一年的繁忙!
春天的脚步——
从林海中激情地走来:
茫茫的兴安林海,
凯歌奏响,彩旗飘扬!
正在刚刚摘下晶莹洁白的哈达,
披上了翠绿的盛装!
高高的兴安岭啊:
你同祖国的广厦紧密相连,
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你的胸怀是那么宽广,
你筑牢了祖国北疆的一道天然屏障:
既可抵御沙暴,又能兴国安邦!
春天的脚步——
从草原深处欢乐地走来:
一路鲜花簇拥,伴随着欢乐的乐章!
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
水草丰美,百花争艳,百灵欢唱,遍地牛羊!
给予了牧民的喜悦和天骄故地的辉煌!
春天的脚步——
从“呼伦”、“贝尔”湖畔喜悦地走来:
动人魂魄,醉人心房,呼伦贝尔由此得名,
誉满神州,天下传扬!
“两湖”波涛连天涌,
中外高朋品鱼香!
春天的脚步——
从空中祥和地走来:
蓝天白云,旭日霞光,
百鸟啼鸣,自由飞翔!
一架架满载着游客的银鹰,
飞向太平洋彼岸,
带来异域的果香,
来自天涯海角,飞向四面八方。
此起彼伏,人流如潮,
来此休闲娱乐,旅游观光!
春天的脚步——
从大地上幸福地走来:
精神抖擞,笑声朗朗,
天骄故地,辉煌万象!
广袤的呼伦贝尔呦,
你幅员辽阔,一望无垠,横卧北疆。
二十五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千里麦浪,万顷稻香。
孕育着二百七十万各种人民,
紧密团结,奋发踔力,斗志昂扬。
像骏马插上神翼,凌空飞翔。
万众一心,高歌猛进,同奔小康!
春天来了——
你看:
这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地,
这里是美丽中国碧海蓝天的北疆。
这里是人杰地灵的热土,
这里是举世嘱目,人们向往的地方。
这里到处都洒满了明媚的春光!
作者简介:
李国军 , 内蒙古呼伦贝尔人,1975年8月至1990年3月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罕达罕中心学校任教;1990年4月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殡葬服务中心工作。现为《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优秀通讯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呼伦贝尔民族诗词协会会员,呼伦贝尔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曾在《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都市金榜头条》、《内蒙古诗词》、《呼伦贝尔诗词》、《呼伦贝尔民族诗词》、《呼伦贝尔日报》、呼伦贝尔市文联《骏马》文学(双月刊)发表数百首(篇)诗词、诗歌、新闻报道及文学评论。
Author Profile:
Li Guojun, a native of 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 From August 1975 to March 1990, he taught at Handahan Central School in Jarud Banner, Xing'an League, Inner Mongolia. Since April 1990, he has been working at the Funeral Service Center of Hailar District, Hulun Buir City, Inner Mongolia. Currently, he is an outstanding correspondent of "Charity Times - China Funeral Weekly",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Inner Mongolia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ulun Buir Ethnic Poetry Association, and a member of the Hulun Buir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He has published hundreds of poems, poems, news reports and literary reviews in "Charity Times - China Funeral Weekly", "Metropolis Golden List Headlines", "Inner Mongolia Poetry", "Hulun Buir Poetry", "Hulun Buir Ethnic Poetry", "Hulun Buir Daily", and "Steed", a bimonthly literary publication of the Hulun Buir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点评词
评《春天的脚步》:地域风情与时代豪情的交融礼赞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当代诗歌的广袤版图中,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始终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创作方向。许多诗人致力于挖掘家乡的独特魅力,将本土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相呼应,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作品。李国军作家的《春天的脚步》正是这样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诗歌,它以呼伦贝尔的春天为蓝本,通过细腻而磅礴的笔触,展现了这片土地在春天里的蓬勃生机,以及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昂扬风貌,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地域风情与时代豪情交织的壮丽画卷。
开篇之音:春天的宏大叙事与时代的激昂号角
诗歌开篇,“你听,春天的脚步声,正在铿锵有力地向我们走来,把大地叩响。你看,春风浩荡,到处洒满了阳光!辞旧迎新,金蛇献岁,玉宇呈祥。人们正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浩荡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开始了新一年的繁忙!”这几句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拉开序幕,“听”与“看”两个动词的运用,迅速将读者带入到春天的情境之中。春天的脚步声“铿锵有力”,赋予春天以强大的力量感,仿佛是时代前行的步伐,坚定而不可阻挡。“春风浩荡”“洒满阳光”描绘出一幅宏大而明亮的春日图景,展现出春天的蓬勃朝气与希望。“辞旧迎新,金蛇献岁,玉宇呈祥”则点明了新春的主题,在传统的新春祝福氛围中,融入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这几句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春天的描绘,更象征着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们在新的一年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这种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写法,与许多描绘时代变迁的诗歌有着相似之处。例如,在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诗歌中,诗人常常以春天的到来象征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希望,像徐敬亚的《既然》中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但通过对新生活的渴望与追求,间接传达出时代如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涵。李国军在此处,直接将春天与人们新一年的繁忙劳作相结合,生动地展现出时代发展的脉搏,使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林海之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奏鸣
“春天的脚步——从林海中激情地走来:茫茫的兴安林海,凯歌奏响,彩旗飘扬!正在刚刚摘下晶莹洁白的哈达,披上了翠绿的盛装!高高的兴安岭啊:你同祖国的广厦紧密相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你的胸怀是那么宽广,你筑牢了祖国北疆的一道天然屏障:既可抵御沙暴,又能兴国安邦!”这部分对兴安林海春天的描写充满了激情与想象。“摘下晶莹洁白的哈达,披上了翠绿的盛装”,运用拟人手法,将兴安林海在冬春交替之际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冬雪如哈达般圣洁,而春天的翠绿则是新的盛装,展现出大自然神奇的换装过程。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兴安林海是呼伦贝尔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当地的生态文化与历史记忆。诗歌中提到兴安岭与祖国广厦紧密相连,强调了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资源宝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与呼伦贝尔地区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相呼应,体现了地域文化在国家整体文化格局中的独特价值。与其他描写森林的诗歌相比,如傅天琳的《森林与我》更多地侧重于个人与森林的情感对话,而李国军的这首诗则将森林置于地域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赋予了森林更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草原之春:生命的欢歌与民族的荣耀
“春天的脚步——从草原深处欢乐地走来:一路鲜花簇拥,伴随着欢乐的乐章!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百花争艳,百灵欢唱,遍地牛羊!给予了牧民的喜悦和天骄故地的辉煌!”这一段对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的描绘充满了欢乐与生机。“一路鲜花簇拥,伴随着欢乐的乐章”,以欢快的节奏和丰富的视觉、听觉意象,营造出草原春天的热闹氛围。“水草丰美,百花争艳,百灵欢唱,遍地牛羊”,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草原春天的典型景象,展现出草原生态的繁荣。
民族文化方面,呼伦贝尔草原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成吉思汗的故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歌中提到“天骄故地的辉煌”,不仅是对草原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与传承。这种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巴·布林贝赫的诗歌常常以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为题材,歌颂民族精神,李国军在这首诗中也通过对草原春天的描绘,展现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与传承,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湖畔之春:自然景观与人文交流的交融之美
“春天的脚步——从‘呼伦’、‘贝尔’湖畔喜悦地走来:动人魂魄,醉人心房,呼伦贝尔由此得名,誉满神州,天下传扬!‘两湖’波涛连天涌,中外高朋品鱼香!”这几句诗描绘了呼伦湖和贝尔湖在春天的魅力。“动人魂魄,醉人心房”直接抒发了对两湖美景的赞叹之情,“呼伦贝尔由此得名,誉满神州,天下传扬”则强调了两湖在地域文化中的标志性地位。“两湖波涛连天涌,中外高朋品鱼香”,既展现了湖泊的壮观景色,又描绘了因湖泊而带来的人文交流场景,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有机融合。
旅游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呼伦湖和贝尔湖作为呼伦贝尔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诗歌中对中外高朋品鱼香的描写,反映了当地旅游文化的繁荣,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通过旅游这一载体走向世界的趋势。与一些以旅游为主题的诗歌不同,李国军没有单纯地描绘旅游的热闹场景,而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交流紧密结合,使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韵。
空中之春:时代发展与交流的腾飞之姿
“春天的脚步——从空中祥和地走来:蓝天白云,旭日霞光,百鸟啼鸣,自由飞翔!一架架满载着游客的银鹰,飞向太平洋彼岸,带来异域的果香,来自天涯海角,飞向四面八方。此起彼伏,人流如潮,来此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这部分从空中的视角描绘春天,展现出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蓝天白云,旭日霞光,百鸟啼鸣,自由飞翔”描绘出天空的祥和美好,为下文飞机的出现营造了美好的背景。“一架架满载着游客的银鹰,飞向太平洋彼岸,带来异域的果香”,通过飞机这一现代交通工具,展现了呼伦贝尔与外界的紧密联系,以及旅游经济的繁荣。
全球化和交通日益便捷的时代背景下,航空运输成为地区发展与对外交流的重要标志。诗歌中对飞机往来的描写,象征着呼伦贝尔在新时代积极融入世界的姿态,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与许多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诗歌有着相似之处,如舒婷在《赠别》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航空交通,但通过对离别与相聚的情感表达,侧面反映出时代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与交流方式的变化。李国军在这首诗中,直接以飞机为意象,展现出地域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与进步,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大地之春:民生的繁荣与民族的奋进
“春天的脚步——从大地上幸福地走来:精神抖擞,笑声朗朗,天骄故地,辉煌万象!广袤的呼伦贝尔呦,你幅员辽阔,一望无垠,横卧北疆。二十五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千里麦浪,万顷稻香。孕育着二百七十万各种人民,紧密团结,奋发踔力,斗志昂扬。像骏马插上神翼,凌空飞翔。万众一心,高歌猛进,同奔小康!”这一段描绘了呼伦贝尔大地上的春天景象,展现出民生的繁荣与民族的奋进精神。“精神抖擞,笑声朗朗,辉煌万象”描绘出人民生活的幸福场景,“千里麦浪,万顷稻香”展现出农业的丰收与繁荣。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诗歌中提到的“紧密团结,奋发踔力,斗志昂扬”“同奔小康”,体现了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积极进取、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这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相契合,反映出地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系。与一些反映农村发展的诗歌相比,如雷抒雁的《麦天》侧重于对农村麦收场景的细致描绘,李国军的这首诗则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地域,涵盖了农业、民族、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更为宏大的时代画卷。
结尾之韵:地域魅力的深情礼赞与时代精神的升华
“春天来了——你看:这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地,这里是美丽中国碧海蓝天的北疆。这里是人杰地灵的热土,这里是举世嘱目,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洒满了明媚的春光!”诗歌结尾,以深情的笔触再次强调了呼伦贝尔的地域特色与时代魅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地”突出了地域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丽中国碧海蓝天的北疆”描绘出地域的自然风光之美,“人杰地灵的热土”“举世嘱目,人们向往的地方”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高度赞美与自豪之情。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表达来看,结尾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将呼伦贝尔的春天从自然、地域、民族、时代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使读者对这片土地在春天里的美好景象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地域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展现出时代精神在地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与许多以赞美家乡为主题的诗歌结尾相似,如贺敬之的《回延安》结尾“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将对家乡的热爱推向高潮,李国军的这首诗结尾同样以深情的语言,将对呼伦贝尔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望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李国军的《春天的脚步》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诗歌。它以呼伦贝尔的春天为线索,将地域文化、自然景观、民族历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展现出一幅地域风情与时代豪情交融的壮丽画卷。诗歌在描绘自然春天的同时,更展现了时代的春天,即地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为如何将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呼伦贝尔的独特魅力,更让人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强大力量,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春天里,奋勇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