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 序言
舒大刚
20世纪50年代,赵永康师兄受业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李耀仙、唐述尧诸先生,甲乙二部基石奠定,乃深耕文史,著《宋元之际的泸州》《人文三泸》《立雪留痕》《我家江水初发源》《诗酒风流传》《古蔺史》诸书,于深度整理古籍,则又有《永乐大典泸字校补图注》,为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边州闻见录校补图注》,编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又有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特为收藏的《万慎子楹联注疏》等等,公开出版发行,受到学界好评。今又组织撰成《珍稀泸州古志校补图注》。杀青付梓。永康师兄以予与其受炙于同一师门,且有古籍整理之同好,付梓之际,问序于予。予固不善序人书者,以其信而好古,赉志不疏,老而弥坚,学问弥笃,谨缀数语以表敬心。
泸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巴子国地,秦置江阳县,汉立江阳郡,南朝梁时置泸州,自后郡州交替错置,代为人文荟萃之邦。泸州之有志,亦渊源甚古,江阳、符县之名,首载《汉书·地理志》;其地其人,多见《华阳国志》;沿革建置,则《元和郡县图志》多有述及。泸州专志,始于北宋《泸州图经》,南宋蒲江高载所著《泸州地里书》、李濬所序《江阳志》、永嘉曹叔远所编《江阳谱》。然以代远年堙,尽皆散佚,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永乐大典》等书偶然引用片段外,已难窥其全貌矣。
此次“珍稀泸州古志”整理,广泛搜罗国家图书馆和海外藏书单位珍藏的明、清两代泸州地区古志孤本、善本13种,包括从明代正德《四川总志》辑出的《泸州编》,弘治《永宁卫志》《赤水卫志》《普市守御千户所志》,万历《永宁宣抚司志》,以及清代康熙两部《泸州志》和《叙永厅志》,乾隆《泸州志》《合江县志》《江安县志》《九姓长官司志》《赤水备考全志》等,其收罗之富,版本之珍,堪称泸州“古志大观”。
除了广泛收集古志珍本,还本着“志贵周详”“史主翔实”的宗旨,远效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之匠心,近法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之体例,对此13部古代泸志进行了研究性、提升性的深度整理,校勘、笺释、补充。从地理、历史、人文、土产方物以及现代自然科学手段切入,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努力详考穷搜,证诸文献,参互考校,以求其真。利用金石文物,进行田野、社会调查而比较研究,订讹正谬。师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对古志记载之职官、典章、人物、名物、地理等项,一一参互考稽、彼此印证、阐释原文。其有原书叙事语焉不详,考史事有未尽,述地沿革迁延,记时或留连后世者,校注时皆旁搜穷讨,大幅度扩展补充资料,以救原书之不足。从而实现对于泸州乡邦文化、历史沿革、山川地理、人口群落、民族构成、水陆交通、兵家形胜、职官废置、人事代谢、科举事功、教育教化,以迄于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土产方物等等,系统、科学绍介。
永康师兄团队秉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之精神,对于原书舛讹,勉力为之订正。若有发明心得,虽前贤传统之说法,亦行驳正。而所驳所补,务求文献有征、版本可靠,尤其重视金石文物、考古发现、田野考察、社会调查等第一手资料的运用。
古志原书,才30万字尔,通过校补图注,成文至200余万言。数倍增长,足见用功之勤!又附地图、照片和历史影像等400余桢,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所作校、补、图、注,章章有法,成就斐然。其文可读,其书可传,其法可倡,故乐为之序。
乙巳春节前二日于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