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生态农业促进会
西府有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宝智
腊月里,北风刮得紧。父亲蹲在门槛上磨镰刀,嚓嚓的声音和着风声,像是在唱一支古老的歌。母亲在灶间蒸年糕,热气从门缝里钻出来,在院子里结成一片白雾。我们兄弟四个挤在炕上,数着墙上的日历,盼着年快点来。
爷爷是村里的老支书,总爱给我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他说那会儿闹革命,他和祖父都是党员,常常半夜里开会,点着煤油灯,一聊就是大天亮。"现在日子好了,"爷爷抽着旱烟说,"你们要记住,是党带着咱们过上了好日子。"
年三十那天,父亲从集上买回二斤猪肉,母亲小心翼翼地切成薄片,和着白菜炖了一大锅。我们围坐在炕桌前,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肉片。爷爷夹起一块肉,放进最小的弟弟碗里:"多吃点,长高高。"
守岁时,爷爷给我们讲起了祖父的故事。那会儿闹饥荒,祖父是村里的粮库保管员,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他愣是没动公家一粒粮。"做人要讲良心,"爷爷说,"你们要记住,咱们家世代都是党员,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初一早上,我们兄弟四个穿上母亲缝的新棉袄,挨家挨户去拜年。村里人都夸我们懂事,往我们口袋里塞花生、瓜子。王大爷家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水果糖,那甜味在嘴里化开,一直甜到心里。
如今想来,那时的日子虽苦,却充满了温情。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供我们兄弟读书;爷爷总爱讲那些革命故事,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些年的年味,是父母操劳的身影,是爷爷谆谆的教诲,是兄弟间嬉笑打闹的欢乐。
现在生活好了,可那些年的记忆却越发清晰。每当过年,我总会想起爷爷的话,想起父母在灶间忙碌的身影,想起我们兄弟四个挤在炕上数日历的情景。那些年的年味,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2025年2月3号李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