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政协过戏瘾
文/郁三阳
我于1998年调到河北区政协工作,到2008年年满六十岁光荣退休,在政协机关工作十年。这十年我在单位除了干好日常工作之外,还过足了戏瘾。
京剧是我国四大传统文化(京剧、武术、书法、中医药)之一,有着上千年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观众的追捧和挚爱。回想“十年浩劫”时,京剧艺术突然遭遇噩耗,被当作“四旧”之一批臭砸烂,除了八个样板戏以外,没有传统戏剧可看。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得到了蓬勃发展,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是李瑞环任市长时成立的艺术团体。该团组建时成员大都为天津戏曲学校培养毕业的尖子生,入职后年轻有为,朝气蓬勃,扮相、唱腔和武功都堪称一流。
我们河北区政协为了弘扬和传承京剧艺术,广泛联系各级各类京剧人才,一年三四次邀请他们来河北区演出。一宫、中国大戏院、天津大剧场、中华剧院、滨湖剧场等成了他们主要演出地点。每次演出时演员阵容强大,观众观剧踊跃,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河北区政协常委、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铜锤花脸名家杨光先生性格豪爽,人缘甚好,且组织能力极强。每次演出前我们都把演出计划和要求告诉他,请他帮助邀请演员前来献艺。演员和乐队成员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准时来到剧场,为观众奉献一场场精彩的演出,风雨无阻,场场爆满。而我作为河北区政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经常协助接待演员,和剧场工作人员一起检票,维持剧场的演出秩序,一切安顿就绪后,就和观众一起观看演出了。
当时演出的内容以清唱和折子戏为主,也有成出的大戏。著名老生演员张克演唱的《空城计》《四郎探母》,武生演员王平演唱的《大雪飘》,杨光演唱的《李逵下山》以及武功折子戏《三岔口》等的演出,使戏迷们听得如醉如痴,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一次演出前,张克在开场白中说:“感谢河北区政协对我们的厚爱和广大戏迷对我们的捧场”,一句话道出了演员们的心声。此外我们还满足广大戏迷的要求,多次邀请天津京剧团著名老生演员杨乃朋等先生前来助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好评。
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还邀请国家京剧院的老生名家、张君秋之子张学津、著名武生演员李宏图、著名女老生演员裘云、上海著名女老生演员王佩瑜以及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先生率领四大知名弟子等前来联袂同台演出《锁鳞囊》等选段,演出气氛热烈异常,轰动了津门,使津门戏迷坐地就能欣赏到全国各地京剧名家的表演唱段,可谓耳福大饱、眼缘不浅……2008年退休后,我仍对京剧情有独钟,我购买了文化卡,每年看几出京剧,聊以自慰。
河北区政协投入那么大精力和财力振兴京剧,看似“不务正业”,其实文革后百废待兴,传统京剧已到了濒临消亡的边缘,几乎成了“珍稀物种”,亟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伸出援手,挽救国家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区政协领导和工作人员责无旁贷,充分发挥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联系面广的优势和特点,广纳人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振兴和弘扬国粹京剧艺术,除中老年人外,还把很多青年人也拉进了剧场,可谓给河北区甚至全市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在津门故里一时传为佳话,大书特书,功不可没。
撰稿:郁三阳
责编:郁三阳、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