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111)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美中战略竞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在一个衰落的大国和崛起的大国之间,选边站往往是小国最痛苦的选择!然而谁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性的代表?人类文明的共性归属又在哪里?太极文明仅仅是东方世界的源头文明之一,不能反映世界的全貌,但太极文明与佛教文明、基督文明、伊 斯 兰文明的理性结合,其共性之理也许会爆发世界最和谐的力量!理自哲出,道自悟出。
几千年来宇宙之理,唯圣者通达。故圣人云以德配天,道法自然。《道德经》言“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治国,往往采用“以道、以德、以礼”的符合自然之道的人伦本性的方式,即“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圣人“以人之道德仁礼”教化作为治国的首先,故让百姓虚心若谷,衣食无忧,少私寡欲,身骨强健,安居乐业。当然宇宙之理在人间的最典范的示现,就是哲学与政治的相互依附。
大囯与小家,上层建筑与社会阶层,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国家内涵必须有个精神中心!即灵魂。从世界千年历史上看,有时政治挂帅,即政治为中心;有时军事优先(世界帝国扩张期),即军事为中心;有时文化繁荣,即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有时经济建设为优,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国家运营中心到底是什么?是以人权为中心还是以物权为中心?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认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目标和人民价值取向的长远设计。所以,对宇宙之理的认识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取舍标准及道德水平。
以“人权”为中心也称以人为本,建立了这样的人本社会,就会注重人权的尊重及人民道德的教化,注重人伦之序,注重社会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教化的结果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类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人类“公心”一旦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会精神饱满,积极进取,忘我劳动,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例如,像唐贞观之治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就是道德有为教化与社会无为而治的结果。
以人为本之外,就是以“物”权为本,也就是将本来该人类共同享有的地球公共资源,变为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私有之物,并且通过囯际立法及国内立法保护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当然这里的财产是最广泛意义上的物。以政治为中心例如建国之初,为了镇压敌对势力,维持国家政权,将阶级斗争作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但若不及时修正,就会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结果国家长期以阶级斗争为国家大政纲领,国内一片混乱。再例如,当前改革开放,采用了西方的某些管理制度,一旦条件成熟了,必须及时将外来思想本土化,中华文明不仅不能放弃而是主导中国方向。
改革开放之始,邓公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主张,发展经济成为国家的中心任务。这种方式短时期内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手段使用,可以解放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但长期将它作为国家中心任务,“以人为本”的道德社会必然退化甚至弱化,人权的地位就会退居物权之后,会导致“物重人轻”的社会结局,人类道德诚信会丧失,又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导向。所以,从历史长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施展都永不为过!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