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稿审核林耀平先生)



一生守护先生的简历
初涉《易经》感悟多多
作者:一生守护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而且更是中华民族思想精髓与智慧的核心。它融合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历来被尊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因初学《易经》,谈不出更深的道道,但可以谈些初浅的认识。
一、易经的起源。据史料记载,《易经》源自三本奇书——《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易》起源于夏朝,主要描述事物发展的宏观形态;《归藏易》则起源于商朝,探讨事物内在规律的变化。遗憾的是:这两本书均已失传。现今我们所言的《易经》,实为三易之一的《周易》。《汉书·艺文志》中提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分别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古”则指上古、中古、下古。伏羲于上古时期(距今约7500多年前)创造了先天八卦;周文王在中古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前)将其演变为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及作卦爻辞;孔子于下古时期(距今约2500多年前)撰写《易传》,为《易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而确立了其“群经之首”的地位。
二、易经的核心。《易经》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三易说”上,即:变易、简易和不易。“变易”强调世界万物皆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无一例外。这种变化是宇宙万物形成的基础。《易经》通过卦象实现信息的转换与表达。“简易”则指无论事物多么复杂深奥,只要人类智慧足够,都能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处理的问题。《易经》通过卦象抽丝剥茧,化繁为简。“不易”则是指在万物皆变的前提下,存在唯一不变的东西,即:万物变化的规律本身是不变的。《易经》将这种规律概括为“万变不离其宗”。具体而言:“不易”代表基本平衡;“变易”代表发展变化与不平衡;“简易”则指世界上所有复杂事物都能用最简单的符号来归纳。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与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暂时的。
三、《易经》的内涵。“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太极生出阴阳两仪,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共生,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又进一步分为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再生成八卦。《易经》以“八卦”为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之后进一步推演出六十四卦。八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分别代表天、地、水(或泽)、火、雷、水、山、风。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的组合构成了卦象。每一卦有六个爻,或由三个阳爻、三个阴爻组成,或由阴阳爻的不同组合而成。八卦通过相互重合,形成了六十四卦。
此外,《易经》还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主要用于推断人丁和文昌等;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用于调整财运、婚姻、健康等。现今通常使用的是后天八卦。
四、易经的作用。《易经》与失传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一样,均源于占卜。当面对未知环境或难以决断之事时,人们往往通过占卜来寻求依据。《易经》是儒家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它为人类提供了三把金钥匙:第一是“阴阳”,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只有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和谐,而和谐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二是“五行”,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命理学和地理学都从五行理论出发,四柱八字命理和五行相生相克也源于此。第三是“八卦”。八卦通过推演出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的64个密码。这些密码揭示了大千世界的奥秘,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易经》中汲取智慧,并广泛应用于人生规划、企业管理和军事战略等诸多领域。
总之,学习《易经》,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职在位的人们,抑或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更不用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道理了。
(写于2025大年初五)

社长林耀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