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时。站在2025年的门槛上,回望济阳区曲堤街道北街村,那片熟悉的土地上,第四届闻韶文化节正热烈上演,传统与现代交织,喧嚣与寂静并存。然而,在这份热闹背后,却藏着一份难以言喻的失落——年味,那个曾经浓郁得化不开的情感符号,似乎正悄悄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街坊邻里间那份淳朴而深厚的亲情,也在不经意间,被时间的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
童年的年味:温馨与欢笑交织
记忆中的北街村,过年总是那么充满期待。腊月一到,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磨豆腐、蒸年糕、炸丸子……厨房里飘出的香气,是童年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孩子们则围着看热闹,偶尔还会偷偷尝上几口刚炸好的年货,那份甜蜜,至今仍回味无穷。
除夕之夜,整个村子灯火通明,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家人围坐在炕头,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的春晚,那份简单的幸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饭后,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放鞭炮、玩烟花,火光闪烁中,是童年的欢笑和对未来的憧憬。
那时的邻里关系,亲如一家。拜年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情感的传递。每一家都会准备最好的糖果、瓜子,迎接来访的亲朋好友。孩子们会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比较谁家的鞭炮更响,谁家的灯笼更亮,那份纯真的快乐,是如今难以寻觅的宝藏。
现代的年味:热闹中的孤寂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北街村,虽然闻韶文化节依旧热闹非凡,但那份传统的年味,却似乎被现代化的浪潮冲淡了许多。智能手机、网络电视,让年货的采购变得便捷,却也少了那份亲手准备的乐趣。年夜饭,虽然依旧丰盛,但更多的是在外就餐或点外卖,少了那份家的温度和味道。
孩子们对传统的放鞭炮、玩烟花失去了兴趣,转而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邻里间的拜年,也变成了微信上的群发消息,少了那份面对面的亲切和温暖。济水韶音博物馆的文化活动,虽然依旧精彩,但参观者的身影,却越来越稀疏,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似乎正在逐渐消退。
闻韶文化节: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在这样的背景下,闻韶文化节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文化节,村民们能够再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些古老的戏曲、书画、民俗,仿佛是一剂强心针,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文化节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反思现代生活带来的变化,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留那份传统的温情和邻里的和谐。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节,引导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或许,我们可以借助文化节,加强邻里间的交流和互动,重建那份久违的亲情和友情。
结语:寻找失落的年味
年味,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掩盖,被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所稀释。只要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传承,那份属于我们的年味,依旧可以找回。
让我们在北街村的闻韶文化节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年味,重拾那份淳朴的邻里亲情。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生活的滋养,让邻里和谐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