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户”学生妮儿
严 民
前面说过,大明湖畔的 “湖民”有船户、田户和腥户。
1968年的冬天,大明湖里却进了一批“外来户”。这些“外来户”是“样板戏”展览会的讲解员,来自济南各学校的中学生。
展览会会址设在明湖北岸的北极庙与东边的南丰祠。

北极庙建于十五世纪明朝成化年间。正殿里供奉着真武大帝,两旁还有龟蛇二将。东侧的龟将绿发冲天,右手中抓起一个小鬼,正送往血盆大口,左手握着另一个小鬼的大腿,头朝下的小鬼呲牙咧嘴;西侧蛇将双目如炬,手持银刀,脚趾翘起,脚掌下的小鬼在垂死挣扎……这俩狰狞恐怖的龟蛇二将,让人想看而又不敢看。
可惜在那场浩劫中,这些塑像全被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样板戏”里的泥塑英雄人物。展览会定在1969年新年开展,12月底讲解员到位,熟悉图板,背诵讲解词。
那时我们这些从各学校被抽调来的讲解员,大的上高二,小的上初一,平均年龄十五六岁。冬季天冷,北极庙的正殿里生了个大火炉,负责烧开水的大娘和几个大嫂,她给我们起了个名儿,叫“学生妮儿”。
冬日的大明湖银装素裹,长长的冰柱像水晶做的宝剑,倒挂在楼阁亭廊檐下。湖边的垂柳枝头凝霜如絮,被大雪装扮的活似千树万树银花开。
天气寒冷,看展览的人不多,下午四点就闭馆休息。这时候,天还不黑,学生妮儿们就可以撒欢儿了!
大明湖上结起了一、二尺厚的冰层,人站在冰上跺脚猛跳,冰面也纹丝不动。最好玩儿的是滑冰,那时的人们没有闲钱买滑冰鞋,因为一到冬天无论男女都爱穿灯心绒面、布底的五眼棉鞋,为了让鞋底耐磨,还要钉上轮胎胶皮。胶皮鞋底走在冰上打滑,我们就找来草绳、旧电线捆在鞋上,战战兢兢在冰上行走。走不了几步,就开始滑行,一个“滑出溜”滑出几米远,摔出一片笑声。
在笑声中索性蹲在地上,伸出双手让伙伴牵着拖行,直到对方累得头冒热气,才余兴未尽地互换过来,再在锃光蹭亮的冰上滑行。
为了玩得尽兴,我们又搬出几把椅子,做成冰车——四个人一伙儿,把椅背放在地上坐上一个人,前面拴上绳子一人拉,后面俩人推椅子腿。当然,坐在冰车上享受的人要轮流替换。有时冰车歪倒,摔他个人仰车翻,虽说屁股蹾得生痛,却毫无怨言,互相搀扶起来,依旧大呼小叫,继续拉车往前跑。雪花洒在我们的头上脸上,一张张小脸儿冻成了红苹果……
天渐渐黑了下来,学生妮儿们去北极庙东边养殖队的食堂吃过晚饭,回到了女生宿舍——北极庙的地下室。
这地下室可非同一般,济南解放战役时,是国民党将领王耀武的军事指挥部。据说,当年解放军攻进了济南城,王耀武就是在这所地下室化妆成平民百姓,从大明湖的北水门出逃,后来才被俘虏的。
大明湖的雪夜北风呼号,刮得干裂的树枝落地,拍打着地下室的大铁门啪啪作响,室内屋顶垂着电线的电灯摇摇晃晃。学生妮儿有些害怕了,怕空荡荡的湖畔雪夜有坏人闯入,先搬来桌椅顶在门口,又为了驱走恐惧,开始唱歌跳舞。
这其中跳舞最好的小妮儿姓冯,人称小冯猫。她个子不高,小圆脸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忽闪着,小蛮腰只有一扎宽,跳起舞来既像春天的柳枝飘动,又像河里的水草摇曳。她从床上跳到地下,又从地下跳到别人床上,惹得小姊妹们互相搥打……累了,乏了,热了,困了,一个个才钻被窝入睡……

第二天一早,展览会开展时间到了,讲解员们却集体缺席。
领导着急了,派人去女生宿舍查看,老远就听见地下室里传来喊叫声——原来狂风把大雪刮进了地下室的台阶,大雪封门,冻得房门结冰,从里边推拉不开。
还是叫来养殖队的几个小伙子清扫积雪,打开门才把地下室的学生妮儿解救出来。原以为她们得哭鼻子了,谁知道一个个活蹦乱跳,张口就唱:“跨林海,过雪原,气冲霄汉……”
咳!这些不知愁的学生妮儿。
(节选自《济南趣话》,即将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