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古井
作者 施福明
今日是年初五假日,爱人胡云递 给我一本书《胡氏宗谱》让我好好了解一下我们当地的地方史章节。我感觉这本书厚厚的装裱也精美厚重,前面的彩页中,有一口古井图案,这个千年古井位于蚌埠市怀远县魏庄镇政府西北。1963年,由老圩子、庙东、街后、小杨家等多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农村基层行政单位—魏庄大队,据考证:魏庄大队明代古井是很有历史的,据《胡氏族谱》所载:古井为明初胡凯等人所挖,胡凯原名胡大江,系明皇帝朱元璋左将军胡大海的弟弟,是当时一个军中粮草官,明朝嘉靖年间,村里贤德人士胡大江墓就葬于村东!(明代开国元勋胡大海弟弟)开挖了古井和集资重修了本村一个“东岳王庙”,几度榴花红,多少时光走过悠悠岁月,现该村留存的老井还有,开挖井人的墓也葬于此。
据推测约有800-1000年历史,井沿用灰色花岗岩石砌成,呈圆形,井口直径约1米,井深约10—30米,井内异常宽阔美观,井壁道道绳子的深痕,记载着几百载的历史苍桑。井台用水泥抹地,还有一个古石槽,便于农家洗衣,面积约20平方米。该井由于村内新农村建设开发拆迁,现在已形成平坦的农田,目前全已闲置,但井水仍干净清洁,清幽幽的井水几乎与地面持平。昔日笔者作为文物普查工作者考察,在井口伸手掬一捧水洗一下脸,喝上一口,感到凉爽爽的,甘甜可口,十分地清心宜人。“这口古井水源丰富,甘冽可口,沁人心脾,即使是到了年底,刚下过雨时,水位距地面也只是1米多。打水时不用长绳子即可取水。
“过去,井旁边的水泥篮球场是村民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村里的青年人一有空便在这里打篮球,跳花鼓灯,请戏班子唱戏,口渴了便跑来掬井水喝。村民也常来这里看青年人打篮球。紧挨篮球场曾有几间老房屋,是村里的喜宴堂,村里或村民有喜事,便在这里摆宴席,打井水更加方便。大人们在这里忙碌,小孩子在这里玩耍,这里曾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里还没有用上自来水前,我经常来这里挑水,傍晚在井旁冲凉。大家都说这井水好。
这口古井历经悠悠岁月留存至今, 小村的先辈当年挖井时没有想到。可以想象,古时人们挖井,没有科学技术全凭猜测,一口井一挖要花多少时间和功夫,那时当人们第一次看到涌出的泉水,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一个漂泊的家族生下根来,挖出一口清流汩汩的井,然后围绕这口井繁衍出浓稠人烟。儿啼牛哞,鸡鸣犬吠,这些鲜活的声音如同新汲出的井水,沁凉甘甜,直达肺腑,让人心定神怡。
多少年来,老村人从古井里汲起一桶桶清泉,共饮这井水,每天都给古井带来喧闹和欢笑。特别是多时候,妇女们围着水井一边洗菜洗衣一边闲话家常、暑夏时把西瓜吊进井水浸凉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更让人印象深刻。为方便村民洗衣等,村里还在井台的边上,建了几个圆形的小池。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近20名知青来小村插队,他们在清晨打井水洗漱,傍晚三五成群打井水冲凉,这里更是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天地。水井不仅能滋养生命,还是一方之民聚集沟通之所,承载着村民的集体记忆。
有人来魏庄村老井找回过去的乡愁记忆,他们来到村中心,穿过街道后面一段弯曲、细窄的小村巷,就可看到隐于旧民居旁边的这口老井。昔日井水清澈可见。“过去村里对这口水井每年都进行淘井一次,保证井水的清澈甘甜和洁净卫生。平时往井底一瞧,游动的鱼儿都清晰可见。。
居住在井旁边的孙善佳老人,今年已92岁,他说:刚懂事时就喝此井水长大已有八十多年,现在身体还很硬朗,他是个退休老师十分地健谈。他对这口井情有独钟。他又说:“我们村里几百口人就爱喝这口井的水,水一直就特别甘甜、清凉。如今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才改吃自来水。其实我就爱喝老井水,这古井水做饭、煲汤、泡茶,特别有味道,我现在对改吃自来水至今还不太习惯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孙善佳老师曾参加过怀洪新河的人工开挖劳动,他乐观面对艰苦的劳动和生活。在他的记忆中,过去不管是上午或是下午下地干农活,总是用小木桶或其它装水器具带上甘甜井水,如今他已九十六岁高龄,他说:“做人就如井中之泉”只要仁义坦荡堂堂正正讲实话办实事,虽然有更多地坎坷地,但永远不干枯!”,那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渴了就喝这生井水。说来也怪,喝这井里的水,从来就没听说有谁闹过肚。从前,还有人逢年过节祭拜井神的趣事。他认为:喝村里这老井水几十年,是她们益寿延年的一大原因。他笑了笑说:“这口老井像看母亲用甘甜的乳液养育过我们,我们感觉感恩、温暖真的好精神!”
井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小村人。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爱国护乡的武进士胡帮德就出自此村,显现了一个有志之士孝义家乡的美德。
我们还探访了小村村老井东侧一个农户米先生,他家的庭院后还放着一块明代古碑,碑文依稀可见古代历史文字。小村很美丽,充满着乡愁记忆!作者系著名淮河乡土作家影视编剧,著有电视剧《知青岁月》获国际电影节铜奖,创作的长篇小说《少年朱元璋》和中篇小说集《乡雨》等十六部共计800万字作品发表,其中歌曲《人争一口气》获得央视全国金奖,散文《家乡石榴》获得全国金奖,论文《中国远古第一首歌人生于涂山,被编入辽宁大学教科书中!编排的舞蹈《村姑锣鼓》节目获得华东地区金奖,他本人曾经受到过文化部和团中央及省市县关部门表彰,他所从事的魏庄镇文化站被评为安徽省一级站!由于他,酷爱学雷锋一辈子成功创立安徽省蚌埠雷锋驿站,199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党员(民革)2000已办理了爱心捐赠遗体手续,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助残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