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厕观止
兰州吕爱斌
这里说的入厕,是专指在外入公厕,家里上厕所不在本文范围内。另外,受性别限制,仅说男厕。
人有三样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吃饭,入厕,治病。这里选按下吃饭、治病不说,单表入厕。大凡常人,没有没入过公厕的。之所以要说入厕,是因为近几年“厕所革命”的兴起,不但及时解决了人们的急、难、盼的问题,也让城乡人们文明健康意识和幸福指数大增。尤其在乡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厕数量大增,真是处处都有方便之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卫生习惯。据有关专业部门统计,仅人们入厕滿意度提升了多个百分点。现在的公厕无论是建筑式样还是室内条件可谓天翻地覆、旧貌变新颜,许多地方尤其是景点处,公厕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公厕多而且环境好,入厕也成了人们的一种“享受”。
记得几十年前,我小时候上的是茅厕、旱厕、土厕、路厕,村子里孩子们刚蹲下,就有小猪、小狗、小鸡在旁边等候“品尝”,拉完了从旁边抓一把土块在出口处划拉几把,或将屁股对着墙轮角来回括几下,也就完事了。那时候人们入厕大都火急火燎,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就走,正如现在机场、车站路旁停车下车提示牌要求的那样“即停即走”。
现在大不一样了。有专家指出,城乡公厕人均入厕时间大大延长,较数十年前蹲厕时间多了好几倍。进入公厕时,抽根烟的先点根烟,烟不抽完入厕不止,瘾大的一根烟抽完还要再续一根,时间更长了。再就是入厕看手机。以往人们入厕时手里喜欢拿本书或一张报纸,边拉边学习。当年生产队劳动时,有一个偷懒青年,一天劳动时要上五、六次厕所,每次上厕所时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借机歇息歇息。群众看不惯又不好说,气的生产队长在一次群众大会上破口大骂:有的年轻人说你懒人屎尿多还不解气,我看你是狗进厕所,闻(文)进闻(文)出。当然,这种捧着书拿着报进厕所的现在基本没有了。如今入厕看手机是常态。看到高兴处,还要跟着哼几句、唱一段,“节目”不完入厕不止。甚者,厕毕临站起来还要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搓屏找节目,那管门外等厕人急的跳。
据有人观察,凡居住附近有公厕的,老年人爱进,他们早晨起的早,先到路旁公厕转一圈,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图的是公厕环境条件好,想怎么上、想蹲多久没人唠叨,最主要的还为自家节约了水。还有人观察到,快递、外卖小哥入厕比较急,最多点一支烟、划拉一下手机,方便完了便走。的士哥则不同,进门后先在水池洗个手、搓搓毛巾,然后悠闲地点支烟、瞅着手机边抽边看边解手,权当进来休息休息。直到厕内喇叭提示“你已超过10分钟,请控制好用厕时间”仍不见人出来。还有人说,最麻烦的是公厕旁边有酒店饭馆,那里后堂的小伙们,时不时三三两两结伴来入厕。大慨是上公厕比上酒店饭馆的厕所自由度大。他们一来先在公厕门口戏闹一番,然后入厕海蹲起来,隔着档子用家乡话聊,手机声响震耳,毫无时间概念。不但占据了有限的公厕蹲位,还给那些急需入厕的人们带来不便。最好的是那些散步的居民或外地的游人,他们入厕一般都是“钢需”,憋的急,解决的快,完了就走。
说了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无聊琐事,而是人们正常之事。
社会的文明进步,厕所革命的成果,社会公德的养成,都需要我们每一人自觉去维护和尊守,做一个有好习惯的文明公民。无论在何时何地进入公厕时,除了按常规提示要求“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手纸入篓”外,还应自觉做到“请控制好你的用厕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