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阳城区东北 15 公里的曲堤街道北街村,有这样一位村支书,他用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发展思路,为这个千年古村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他就是郭怀福。
一、初心如磐,用文化唤醒乡村记忆
北街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历史古迹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郭怀福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深的情感。他深知,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北街村区别于其他村落的独特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潜力所在。
2018 年,郭怀福当选为北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当时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不高的村庄现状,他决心要为村子找出一条新路。他敏锐地意识到,闻韶文化是北街村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必须以文化为引领,推动乡村发展。
于是,郭怀福带领村民修缮村内原有闲置院落 20 多处、房屋 100 多间、废弃池塘 20 多亩,先后投资 300 多万元,建起了济水韶音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 5000 平方米,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线,深入挖掘曲堤古镇 3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设置了闻韶书院、古镇春秋、乡村记忆等二十多处展厅,展品种类达 10000 余件。
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闻韶台、禅塔、月牙桥、黑风口、无梁大殿、秦代烽火台等浓缩的曲堤古镇遗迹景观,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古镇的悠久历史和人文魅力。各个展厅里,从古代农耕器械到现代耕作工具,从各个年代的字画书籍到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前的地契文书、粮票时代的各种粮票等,应有尽有,完美展示出鲁北农业、农村的历史变迁,唤起了人们对乡村记忆的共鸣。
二、创新思维,让文化赋能乡村经济
济水韶音博物馆建成后,郭怀福并没有止步。他深知,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活起来”“火起来”,才能真正为乡村发展注入动力。于是,他围绕博物馆做起了“文化 +”的文章。
一方面,他积极发展研学游。博物馆以黄河文化、农业农耕文化、儒家文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的老师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学生们在这里体验黄瓜采摘,参观育苗场;到手工制作作坊,亲身体验制作咸菜、石磨面粉、手工馒头、面条、豆腐皮、粉皮、粉条等全过程。村里还依托博物馆,举办闻韶圣地农民丰收节、姜太公钓鱼比赛、闻韶文化节、农民文艺晚会、幻彩灯光节、美食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周边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人来了就有消费,北街村的知名度也逐渐打了出来,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郭怀福还注重将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北街村地处北纬 37°,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黄瓜种植。郭怀福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黄瓜产业,建设了 110 个大棚,村内有育苗场 2 处,育苗技术成熟。游客们可以在黄瓜大棚里采摘新鲜黄瓜,体验采摘乐趣,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现摘的黄瓜不仅好吃,还具有美容护肤、顺发亮甲、清口气、益肾脏等功效,为游客带来绝佳的味觉体验,也进一步提升了北街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坚守担当,为乡村振兴倾尽全力
济水韶音博物馆是郭怀福自筹资金建成的,到现在为止,整个项目投资了 300 万元左右,其中有他自己的积蓄,也有他从银行的贷款。为了建设博物馆,他四处走街串巷,共淘来老物件 1 万多件。博物馆建成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中,不仅自己担任讲解员,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完善博物馆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尽管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的人数达到 5 万人次,但由于其公益属性,维护费用、水电费、保洁费等支出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郭怀福从未想过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文化的力量一定会为北街村带来更大的发展。
在郭怀福的带领下,北街村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济水韶音博物馆已成为山东省方志馆设在济南市的唯一分馆,山东省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基地,济南市少先队员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济南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是济阳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填补了济阳区博物馆体系中非国有博物馆的空白。
如今的北街村,文化氛围浓厚,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郭怀福,这位有着深厚情怀和创新思维的村支书,正用他的坚守和担当,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