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楼梦》里的《西厢记》,词绎《红楼梦》引用《西厢记》的文采风流片段(十阕),由中华诗词学会知名会员、《凤鸣集》作家许凤姣创作完成,由《西厢记》研究、再创作、国内外传播文化学者雷建德策展,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桃花林宝黛读西厢配图,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太阳和太原市原市长曹中厚专门题词重点推介。作为山西普救寺文化顾问、「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栏目特聘客座教授、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强国丰碑》栏目艺术顾问,雷建德特地介绍:“据历史相关资料记载,清朝康乾年间,乾隆皇帝当时直接严令将《西厢记》列为禁书,作为旗人的《红楼梦》著作者曹雪芹,曾经到过山西蒲州府,并且专门游览过《西厢记》故事里的普救寺,在他的煌煌巨著中不但留下了其游览过普救寺的痕迹,而且从中可见中国古典著名杂剧《西厢记》张君瑞和崔莺莺在曹雪芹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情缘地位。”
我们翻看《红楼梦》,确实如此:其中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六回、第三十五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一回多次涉及《西厢记》(个别地方标为《会真记》)。除《红楼梦》这部小说,再没有任何其他文学作品多次频率提及《西厢记》,并且曹雪芹借两位主人公之口,对《西厢记》有着极高的评价。在书中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里,借贾宝玉之口作出如此评价:《西厢记》“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又借林黛玉之口高度评价:《西厢记》“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并且看后令人“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清平乐•宝黛共读西厢(一)
入画入画。千瓣桃花洒。人亦容姿双清雅。静坐水边林下。
一个细玩珍奇。一个默诵英词。口角噙香脉脉,倚风情态春迷。
清平乐·宝黛共读西厢(二)
越看越爱。满口余香在。词藻警人生光彩。一霎打开心籁。
多愁多病吾身。倾城倾国如君。比拟须臾惹得,梨花带雨纷纷。
清平乐·落红成阵(三)
落红成阵。犹带西厢韵。满地满身胭脂粉。抖在池中争忍。
花锄挂着花囊。扫来绢袋收藏。花冢香魂土化,端疑妃子潇湘。
青玉案•宝玉忘情(四)
桃花树下风吹过。沁芳闸、红间朵。细玩西厢谁与坐。诗童才女,痴迷两个。一卷春何锁。
忘情初恋凭谁破。倾国倾城面嗔火。虎吓奇谈碑下卧。颦儿一笑,虚心清妥。天地芬芳裹。
浣溪沙•妙词戏语警芳心(五)
姹紫嫣红开遍园,都将断井与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花落水流情万种,神痴心痛韵深怜。梨香院外泪潸潸。
(注:上五阕绎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浣溪沙•黛玉的幽情(六)
凤尾森森翠拂檐。龙吟细细地垂帘。碧纱一缕暗香探。
每日昏昏情思睡,经年脉脉意幽耽。为谁苦恋为谁甜。
浣溪沙•黛玉的幽情(七)
窗外听言问所由。忘情自觉面含羞。翻身假寐不回眸。
皆道怡红公子去,谁知妹妹转淹留。微饧星眼意幽幽。
浣溪沙•宝玉忘形(八)
出口焉知乐忘形。西厢艳语惹人惊。丫环小姐两为情。
骇紫伤林花正恼,那堪对影泪如倾。青筠多少与支撑。
(注:六七八阕绎自《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浣溪沙•黛玉行酒令(九)
为甚牡丹亭曲传。良辰美景奈何天。西厢妙悟又相连。
没有红娘窗外报,急吟怕罚故情欢。妙词心赏换尘顽。
(注:绎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浣溪沙•留人相语(十)
审妹宝钗笑问词。颦儿羞涩愈姣痴。芙蓉始发一枝时。
少女闺中情意密,倾谈莫把性情移。幽香兰语解相知。
(注:绎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著名《红楼梦》学者周汝昌在《红楼小讲》里强调:《西厢记》的一支《混江龙》曲子,写道是: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西厢警句引用了这一小段曲文,细心的读者定能看出:字字句句,都有艺术上的脱化痕迹可寻。比方,“池塘晓梦”,可看宝玉奉题蘅芜苑的“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蝶粉轻沾飞絮香”,可看黛玉的“落絮轻沾扑绣帘”,“燕泥香惹落花尘”,自然也与《葬花吟》中咏及燕子的艺术联想有关。而《西厢记》的词句,又熔铸着前代大诗人词人的好语名句。
(本报记者)
(《红楼梦》电视剧:贾宝玉与林黛玉共读《西厢记》)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太阳题词推介) (太原市原市长曹中厚专门题词推介)
编辑:都市头条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