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侄女拍摄的小视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围炉蔸儿火。
那时上小学,每到秋冬季,放学后的首选任务就是到后山挖小树蔸。一次能挖两篾筐,几个星期下来,整整齐齐的码满了一壁根。遇到雨雪天,就在堂屋里的火炉中升起蔸儿火。小伙伴围炉而坐,一边听大人讲故事,一边在火炉边烤糍粑、烤红薯。 不停地烤,不停地翻,糍粑烤得鼓起大肚子,掏个小孔,灌上白砂糖。一会儿糖化了,拿在手上脆酥、闻起来香甜、吃起来软糯,美味无穷!
春节期间蔸儿火烧得更旺。老人们都说:“三十里的火,十五里的灯”。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蔸儿火,除了小树蔸,还有一个火主,是大树蔸,红红火火。一大家子围着火炉,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要求守岁。那时的压岁钱,用小红纸包着,五角、一元算是不错的,如果有五元,那是特大红包!说是守岁,并要守整岁,不知不觉,过到半夜,小孩子就在火炉边睡着了,哈哈!
作者简介:张胜清,湖南岳阳市华容县人。66年入伍,从军多年,团职转业在市建行工作至退休。热爱文学,精于摄影和视频制作,作品常见于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