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诗歌巨人桑恒昌
王传华 著
•序 言•
1977年1月中旬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流着泪南行,去山东文艺社编辑部送一首缅怀周恩来总理的诗歌。诗歌组长张岐先生和诗歌编辑韶华英威的美男子桑恒昌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
恒昌手里拿着一张光明日报,副刊版发表了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他对我说: “有好诗吃,一生都不饿!” 短短一句话,形成的强大诗场,一下子就把我伏获了!不久,我在《诗刊》上读到了恒昌发表的抗旱歌《春雨歌》和《秋天的电话》。他写到:“春雨在哪里/ 在人们的脊背上/在儿童的脸盆里”;他把秋天的雨丝,意象为上天和大地通话的“电话线” 所形成的道象动能,把我的生命和灵魂都勾走了!从此,我追随着他,正规地开始了诗歌跋山涉水的行走和攀缘......
仿佛一瞬间,快半个世纪的人生漫漫旅程,飞过去了。
•行走在诗歌的道路上•
在诗歌昼夜行走的道路上,桑恒昌先生引领着、打着灯笼照亮着无数的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追随着他和他的诗歌灵音,不停地前行,朝着爱与美的王国攀援......
我作为这支诗歌队伍中的一员,尽管距离恒昌很遥远,却始终砥砺自己不敢却步半途而废。我急喘吁吁着:向他走近,走进......
在颠簸弯曲崎岖坎坷的路途上,一直牵手风雨兼程地行走着,我与恒昌终成为心灵之交的朋友。他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恩人之一,我便一生都要感恩于他才是啊。
20世纪80~90年代,桑恒昌先生作为《黄河诗报》的社长兼主编,他把这张对开4大版面的纸本媒体,办成了齐鲁诗人们的根据地,通过发表作品,组织联谊活动,团结、托举出了一大批老诗家和诗歌新人。同时,他邀请《诗刊》和全国各地的诗歌名家诸如:贺敬之 柯岩 李瑛 王燕生 雷霆 张同吾等等大伽,不定期地举办诗学交流讲座活动,极大地推动活跃开阔了齐鲁诗坛的创作生气和空间。《黄河诗报》遂被人们称赞为“培养黄河诗派的摇篮”。
期间,桑恒昌先生作为中国诗歌学会的副秘书长,在山东介绍推荐了不少具有一定资质的学会会员,其中就包括我。
🔸🔸🔸🔸🔸🔸🔸🔸🔸
🔸🔸🔸🔸🔸🔸🔸🔸🔸
•走进《桑恒昌碑刻诗苑》•
桑恒昌先生,已经笔耕了66个春夏秋冬,著有21部诗集,塑造了他是一位“诗做的人”的金玉雕像。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浓酽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一一这是由对母亲和父亲感恩的挚爱纠缠着的。2011年8月13日,他将自己的100多尊诗歌碑刻,坐落在了故乡武城古贝春集团工业园区文化园,举行了来自全国12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诗歌批评家、书法家、画家、政界人士出席的“桑恒昌诗苑揭幕仪式”。《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联合日报》《经济导报》山东电视台《济南日报》济南电视台等省市地10多家媒体派记者采访报道。诗苑碣石筑华章,在黄河北大运河流经的齐鲁大地上,谱写了一支盛况空前的诗意大美的加冕欢歌。
诗刻碑碣并不多么雄伟高大,但都是奇峰异峦的花岗岩神态,行楷草隶魏篆上釉色的诗文字体,出自全省十多位书法名家之手笔,它定格见证了“诗书碑石”为一体的永恒不变的崇高的人文意志和民族精神,成为桑恒昌先生诗歌生命和灵魂的真实写照:
看頑石,因嵌诗而君子。
拜诗歌,缘雕石而为仙。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张同吾先生,也是恒昌的老朋友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桑恒昌诗苑”揭幕开园仪式。他在《一次盛大的诗歌庆典》讲话中论说道:“桑恒昌碑刻诗苑的落成,它的意义在于,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上,又多了一座光灿灿的星座,所以说,这个意义是非凡的...... 是的,这是一座神圣的诗歌园地,一个承载着桑恒昌的诗意,感恩着家乡人民瞩望的文化图腾,诞生了。”
•走进《桑恒昌文学馆》•
2019年9月,德州学院设立了《桑恒昌文学馆》。它宛若一座文昌阁,纪录着桑恒昌先生爱着、美着、真着、善着、痛着、亲着,跪着笔书写捧献给母亲父亲的系列怀亲诗、送别诗朋文友的系列悼亡诗、缅怀妻子的殇璃爱情诗、献给祖国万里河山的系列抒情诗、寄意中西文化交流的系列域外诗等等的伟岸身影和火热足迹,还有他那人格的尊严、良心的深思,灵魂的高举、信仰的清忠所交响的大声说着光芒的诗意生命之树青春永驻的伟大精神,立地顶天宠辱不惊的勃然英姿。
桑恒昌先生,将毕生收藏的书刊、剪报、书籍、信函、字画、手稿等15000多种,也都无私地捐赠给了德州学院。
走进《桑恒昌文学馆》,你才真正走进了桑子恒昌的人生和他的诗里,看到了一位诗做的人的伟大生命和禅慧魂灵。从此,你才认识了什么是诗,真正的诗人是一种怎样的人。于是,你也变得会写诗,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的诗人。
我就是一个见证者。
🔸🔸🔸🔸🔸🔸🔸🔸🔸
🔸🔸🔸🔸🔸🔸🔸🔸🔸
•中西诗学文化交流的使者•
1989年5月2日至6月4日,桑恒昌先生应邀赴联邦德国出席第六屆闵斯特国际诗歌节。
2001年11月,他隨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越南。
2002年7月4日至8月1日,他应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国关系与合作促进会•凯尔勒诗人协会及索丽特宮科学基金会邀请,携夫人衣美娟再度访问德国。
2006年10月19日至25月,他隨中国诗歌学会诗人访问团访问韩国。
2012年8月10日至9月30日,他率中国诗人欧洲行团组访问了匈牙利、捷克、奥地利和德国。
无论走到哪里,恒昌都以自己的睿智、才情、幽默感、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给当地友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美好的印象。
桑恒昌先生应邀两次出访德国,写下的著名诗集《来自黄河的诗》(中德文对照版本 2005年7月 德国汉堡出版社出版) 、《桑恒昌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版本 2006年10月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为中西诗歌文化交流合璧,开辟了一条通道。尚有178首(次)诗歌佳作被翻译成英、法、德、韩、越文发表,并在国外结集出版。
这给他的诗歌创作放大了世界眼光,开拓了人类情怀,恒昌先生虽年愈八旬,他依然宝刀不老,老树著花,他还拥有一颗童心,每每能写出摇云撼月震奋心灵之弦的大音希声,意象出妙幻绝美深思高举大象无形的道境。令人感佩不已,拍手叫绝!
他说:
诗醒了
世界便睁开眼睛
于我而言,近半个世纪以来,恒昌先生始终高举着诗的光芒在前面照路,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边写边论地追赶着......
🔸🔸🔸🔸🔸🔸🔸🔸🔸
🔸🔸🔸🔸🔸🔸🔸🔸🔸
•走进论桑恒昌文本里•
桑恒昌著有诗集21部,可谓等身之高。他以意象主义语言大师的名分,卓立在中国现代主义诗坛上。
“ 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创作的《怀亲诗集》(1990年9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诗坛引起一场弘扬孝道文化意识的心灵浪潮,道义地震,可以说影响着几代人。
中秋月
桑恒昌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泪水
落
下
来
湿了人间
心 葬
桑恒昌
女儿出生的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长的一夜
母亲谢世的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短的一夜
母亲就这样
匆匆匆匆的去了
将母亲土葬,土太龌龊
将母亲火葬,火太无情
将母亲水葬,水太漂泊
只有将母亲心葬了
肋骨是那墓地
坚固的栅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遂良先生感慨万千地写道:“桑恒昌的怀亲诗,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同时,感动了佛家圣苑,麻坡净宗学会的释静空法师从中精选出《心葬》《中秋月》《除夕之忆》《夕阳,跪下了》等10首,作为弘扬大乘佛法所恪守的“明心见性” “性德孝道”之“圆觉”的诗歌,转发到互联网上,让会员们研读,传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批评家张清华先生撰文《执着于来世的“守望”》,他感情地写道:“......‘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 。桑恒昌以自己的真情凝聚成一股诗的潜流,那是诗人对母亲的深沉的爱与思念......细细品味后,一个伟大的母爱,充满了泪水和视野......仿佛有一阵尖锐的疼痛抵临生命的深处,唤醒了我们那被浮尘的世事磨钝了的情感之弦。” 著名作家苏叔阳评说:“......我想,所有有汉语的地方,桑恒昌的怀亲诗都会流传。”曾任中国驻德国和奥地利大使馆一等秘书、文化参赞的著名外交家孙书柱先生激动中肯地指出:“恒昌的怀亲诗不仅仅是抒发他对父母的感恩和缅怀,也不仅仅属于中国文学;它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也许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会注意到桑恒昌的名字和桑恒昌的诗。” 著名诗人郑玲赞叹道:“桑恒昌是上帝派到人间来专门写诗的。”
可见,《怀亲诗》(有袖珍版本、大36开版本)在诗界的感染力是多么深厚,影响力是多么宽远。
特别是诗人书法体字与印刷体字对照的《新诗绝句》(119首 ),2021年5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可以说又给中国诗苑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暖春绿风,对恒昌而言,则是立起了一座现代主义诗歌革命性的里程碑,具有“史记”意义。他的这些经典性作品,是诗的宝石晶体,不仅耐读、耐思、耐磨、耐看,还可以谱曲演唱,绘成精美的图画,款款步入百姓家。
在诗歌美学、哲学思辨、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创新层面和意义上讲,新诗绝句无疑是现代诗的一场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其创新意识不亚于先锋诗派和后现代诗派。
更为达观的是,春秋数度,桑恒昌先生的诗作,都是全国(还有德国)著名诗歌批评家关注的热点,也竟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评论的热闹繁华大景观,漾漾千言万语、万语千言500多篇,累计起来,可以纂修多卷大书。另有六部专论:马启代著《桑恒昌论》(32万字,1993年6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启代著《桑恒昌诗歌欣赏》(26万字,1993年1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王传华著 王川评《桑恒昌 一个诗作的人》(32万字,2018年7月,团结出版社出版);马启代著《桑恒昌诗学研究文选》(国际品牌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马启代著《横亘的诗骨:桑恒昌诗学论稿》(国际品牌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李恒昌著《大地上的泪光一一桑恒昌创作评传》(2020年8月,团结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来,在诗歌批评界,这种围绕着一位诗人桑恒昌诗歌美学,引起百家热评的人文主义评论现象,恐怕也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吧!这不仅是桑恒昌先生一个人的骄傲,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界共有的骄傲。
2017年11月,桑恒昌先生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一一这个来自北京诗歌批评专家们的结论,是客观公正的,对桑恒昌先生而论,也是当之无愧的。
🔸🔸🔸🔸🔸🔸🔸🔸🔸
🔸🔸🔸🔸🔸🔸🔸🔸🔸
•诗的祭礼颂歌•
在桑恒昌先生的诗卷分支里,他用生命的疼痛,他用血泪的燃烧,他用灵魂的颤栗,他用善良的呐喊,书写的系列悼亡诗,是他全部诗歌美学宇宙中的一个“ 黑洞”,它所产生的疼痛引力,可以吞噬人间倒行逆施产生的所有尘埃和慧星。所以,它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心殇的一部意象化的诉讼史,也是属于全人类对荒唐世界控告呐喊的一打心灵起诉书,还是对文明社会殷殷期盼和耿耿呼唤的陈情表。
恒昌痛悼愤世嫉俗的诗星文斗们:
他“哭山青/用自己撰写墓志铭”;他“ 哭孔孚/山水清音里/听到你的喘息”;他“哭塞风/你选择了爱/恨选择了你/......无人从你的眼里/盗走太阳”;他“哭鲁藜/泰山十八盘/是你跌落的一根白发”;他“哭任远/咬住疼痛/这个世界依然拥有你”;他“悼念冯中一教授/我的心/降下半旗”;他“痛悼‘远行者’孙静轩/我等你/在人生的这一头”;他痛悼英雄主义作家赛时礼“ 留你在心里/我对痛失去知觉” ;他缅怀刘知侠的真挚友情;他思念洛夫对自己诗歌“横亘着一根嶙峋的骨头/让人有得嚼的”认同;他“缅怀著名作家郭澄清 /只要汉字活着/你就不会停止呼吸”;他给师长柯岩树诗碑立文传,他“《悼念柯岩恩师》/十卷本的柯岩文集/是你灵魂的海拔”;他痛赞公刘“仅次于上帝的人/我以三倍的泪水哭你”;他用“亡灵发芽/至高的头颅”祭拜好警官任长霞;他思念与他共事多年的郭力大姐:“千山万水的牵挂” ;他“悼念好邻居陈宝云同志/感叹!不许再版的生命” ;他“哭青年诗人刘恒杰/愁闷时/分担/你的叹息”;他“悼念好友孙敏/猝然袭来的哀痛/......心事还热着/怎么心脏就凉了....../人世间不凉的/唯有日子/等待活着的人/分分秒秒把它过好”。
桑恒昌先生与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朗诵专家薛中锐先生和于承惠先生是平生难寻的莫逆之交。惊悉二位知交零落仙逝后,恒昌失魂落魄,写下了令江山为之恸哭欲绝的诀别诗:
送别薛中锐兄长
桑恒昌
庄严肃穆的告别大厅
是中锐兄最后的舞台
你在后面候场
即将表演一出哑剧
我知道你有很多话
憋在心里
你曾告戒我们
不会演戏的只演戏
会演戏的演人
还说舞台就是你
灵魂的故乡
七年前的夏天
承惠兄去了天堂
也是从这里
登上飘渺的舷梯
而今焚香奠酒
现场直播
不在桃园
而是
天地合一的三结义
二位兄长
请选好府邸
多年后我去了
咱们做邻居
“无论多么有学问,多么有才华,在徐北文先生面前表现自我,你会立马感到自己是在‘班门弄斧’......”桑恒昌先生如是说。
在现代济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北文教授被荒唐炎凉世界“烧烤冷冻尘封”的日子里,恒昌曾多次登门拜访风高亮节的徐老师,请教他, 抚慰他,温暖他......正是这种危难之时见真情的师生式交往,给他们之间嵌印上了“君子之交”的金玺玉印。
当惊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伟大学者
徐北文先生魂飞灵灭的噩耗传来,恒昌仰天长啸,大泪滂沱,痛笔跪拜,疾首书写道:
用最长的夜送走最短的白昼
——痛悼徐北文先生
桑恒昌
生与死竟然
只有一口气的距离
你丢下那口气走了
在滴水成冰的冬季
先生如果
你的肩头有点凉
就披上我的心
作外衣
你揣着那口气走了
在最短最短的白天
让我在最长最长的夜里
一遍一遍地想你
有块成为化石的時间
那将是你的传记
从此再也听不到
你撞响生命的心跳
从此与你厮磨多年的座椅
将夜夜咳喘到拂晓
从此我的心
一直在悲痛里腌着
你就像你笔下的太阳
把翠绿给了叶子
把红艳给了花朵
把金赤给了谷米
留下所有的色彩
帶走一生的清寂
一口气的距离
究竟隔着几层天隔着几层地
——桑恒昌先生用生命燃烧的火光和心灵流淌的血泪凝结成的悼亡诗句,让上天心疼,大地挥泪,时间思念,历史拷问。
🔸🔸🔸🔸🔸🔸🔸🔸🔸
🔸🔸🔸🔸🔸🔸🔸🔸🔸
•走进桑恒昌诗歌诵读季•
桑恒昌先生的诗歌不仅耐得品读,而且耐得朗诵,短诗和绝句还可以谱曲演唱,这也是他的诗歌有别于他人的一个美学个性和审美特征。济南有一个集山东“金话筒”朗诵名家的组织,每年都集中举行一两次大型的“桑恒昌诗歌诵读专场大会”,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办,吸引了众多的男女老少爱诗者,也让配有精美音乐的桑子诗歌,通过网络媒介,走进了千家万户。
——实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美学意蕴最大化的精神营养效益。
诗声浓酽醉北大一一长天让开一条路。特别是2007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桑恒昌诗歌演讲并朗诵会历时近4个小时的成功举办、2007年11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专题采访《桑恒昌:诗的苦吟者》向全国全世界的直播,在中国诗坛上刮起了两次风暴式的宣传效应,感动了无数的大学教授、社会名流、泱泱诗者、莘莘学子、布衣百姓......
在中华大地上,引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桑恒昌诗学热。也竟感动得著名诗人空林子情不自禁地作诗《贺桑恒昌大哥一一听桑恒昌北京大学讲演之后》:
半世笔耕如等闲,
沧桑不改旧冥顽。
讲坛力振新风韵,
一夜京城望泰山。
北京大学年事已高的杨现瑞教拜托杨晓华教授向恒昌诗要诗集,他动情地说:“我要让孩子每天背一首桑先生的诗。”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驰名中外的美学家杨辛先生,倾听了恒昌的演讲,即席发表了题为《世间贵有真情在》的评论。他“很感动”地说“...... 桑先生的诗最打动我心的,是他对亲人、对朋友、 对民族最真挚的感情..... 从他的诗里面,感受到桑先生一颗善良的心,赤子之心......他追求的是一种大美。..... 可以说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非常凝练,里面凝聚了很深的感情。”他召唤北京大学的学子们“向桑恒昌先生学习!”
🔸🔸🔸🔸🔸🔸🔸🔸🔸
🔸🔸🔸🔸🔸🔸🔸🔸🔸
•桑恒昌:
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
——这是步入21世纪之后,《山东文学通史》给予桑恒昌先生的诗学评价和定位。
山东诗人,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由于不断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桑恒昌(20世纪)90年代登上了诗艺的峰巅一一说到意象表现手法的娴熟,眼下山东诗坛上已经罕有比肩者......就意象的精美而言,诗人桑恒昌的诗在山东可以说得上数一数二, 甚至是无出其右。
桑恒昌先生的系列“怀亲诗”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中国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也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是“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山东文学通史》)。《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
“小说:张炜、莫言;报告文学:李存葆;散文:山东籍TW著名作家王鼎钧;诗歌:桑恒昌;电影:张宏森;电视:赵冬苓。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这不是哪一个人的结论。
——这是文学史的定位。
•尾 声•
在我看来,不管历史怎么发展,人类文明如何高升,桑恒昌诗歌及其审美精神,都会以他独立的美学景观,宛如一尊青铜筑造的伟大雕像,披着日月星光,矗立在大地上!
2025年 春节
于温哥华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