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囤进城
文/武双喜
1960年,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下,满囤出生了。物资极度匮乏,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希望。外公给他取名“满囤”,饱含着对粮食满仓、远离饥饿的期盼,这名字也在满囤心底种下质朴的种子。
中学时代,满囤纯真善良。一天放学,他捡到钱包,毫不犹豫地奔向大队部。在他看来,拾金不昧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大队部广播表扬后,满囤被乡亲们称赞,他收获了源于美德的荣耀,内心满是纯粹的满足。这让他明白,精神的富足远比物质的获取更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在那个思想单纯、风气淳朴的时代,这种价值观深深扎根在他心底,成为他早期性格的核心。
然而,时代浪潮汹涌。“文革”风暴骤起,高中停办,满囤还不到15岁就踏入生产队,开启艰苦劳作生涯。每天,他在烈日与星光下忙碌,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重担。繁重的劳动让他双手布满老茧和伤痕,但他默默承受,学会了坚韧与忍耐。父亲那句“好好学做饭,不管到了哪个朝代,都饿不着厨子”,如黑暗中的火把,给他带来希望。此后,参与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时,只要有空,他就到工地食堂帮忙。他手脚麻利,眼里有活儿,深受厨子喜爱,偶尔还能多得一个馒头。在不断的磨砺中,满囤掌握了厨艺,成为帮厨,铸就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性格,也学会了珍惜与感恩。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打工潮兴起。满囤随建筑队奔赴凤县,支援三线建设。在工地食堂,他为工友烹饪三餐,忙碌且充实。他满怀热情,积极适应新环境,利用闲暇向工友打听外界新鲜事,对未来充满憧憬,性格内涵也愈发丰富。
1981年8月14日,宝鸡地区遭遇罕见暴雨。凤县、太白等地降水量急剧攀升,引发山洪、江河泛滥和山体滑坡。凤县境内外交通和通讯瘫痪,宝成铁路停运61天,川陕公路中断一个多月,百姓生活陷入绝境,满囤和乡亲们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连阴雨持续四十多天,被困凤县的乡友们决定徒步回家。满囤头戴草帽、肩披塑料薄膜,与众人踏上危机四伏的归途。沿着铁轨前行,他们遭遇被泥石流冲垮的涵洞,铁轨和枕木悬在半空,每走一步都胆战心惊。头顶雨幕咆哮,脚下洪流汹涌,稍有不慎就会被洪水卷走。满囤心中恐惧,双腿颤抖,但看到坚定的乡友,他鼓起勇气,艰难前行。途径火车隧道时,因洞内漆黑一片,大家选择绕开涵洞走公路,一位大叔不慎陷入泥潭,众人手拉手组成生命链条,将大叔救出。大叔临危不惧的神态,鼓舞着大家。历经艰难跋涉,他们抵达黄牛铺镇,眼前是一片洪水肆虐后的疮痍,残垣断壁、满目狼藉,这让他们深感大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满囤也对生命多了份敬畏。幸运的是,他们搭上开往宝鸡的救援卡车,辗转回到家乡。
洪灾过后,宝成线恢复通行。春节时满囤订婚,节后他重返凤县工地食堂。工地隔壁是农机局,满囤常去农机局职工食堂义务帮忙。他手脚麻利,把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能用有限食材做出美味饭菜。每次帮忙,他都全情投入,哪怕是最琐碎的小事,也做得一丝不苟。农机局领导注意到他,多次观察后,发现他厨艺精湛、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与耐心。一天,领导询问满囤是否愿意留在农机局食堂工作,满囤欣然答应,他既期待新机会,又因自身价值被认可而喜悦,决心好好把握。
在农机局工作的两年,满囤表现出色,赢得领导高度认可,获推荐前往西安饭庄进修厨艺。三个月后学成归来,他厨艺精进,在农机局食堂备受喜爱。期间,领导牵线,有位老同学的独生女对满囤满意,还许诺帮他转户口并安排工作。这让满囤既惊喜于发展机遇,又因已订婚且女友有过婚变而纠结。经过痛苦挣扎,他坚守责任,婉拒亲事,进一步彰显了他重情重义、有责任感的品质。
这一年春节,满囤与邻村女孩结婚,婚后前往宝鸡开小饭馆。凭借精湛厨艺,饭馆生意火爆,多次获《宝鸡报》赞誉。当时市场经济起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需求增长。满囤抓住机遇,用心经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采购新鲜食材,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只为买到最新鲜、最实惠的食材。回到饭馆后,他精心研制每一道菜品,反复尝试不同的调料和烹饪方法,力求做到色香味俱佳。他对待顾客热情周到,总是满脸笑容地迎接每一位客人,用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菜品和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不仅是因为他的厨艺,更是因为他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经营理念。两年后,满囤又开了一家大餐馆,扩大经营规模,丰富菜品种类,生意蒸蒸日上。随着一儿一女的相继出生,满囤事业家庭双丰收,生活美满幸福,性格也愈发成熟稳重、自信坚定。
然而,人生之路从不平坦。正当满囤打算进一步拓展事业版图时,却遭遇他人暗中使绊,经营举步维艰。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感到无比迷茫。
无奈之下,满囤一家前往古城西安寻求新机遇,在南郊一市场门口租下一间店铺,一签便是五年的承租合同,满囤经营起副食超市。每到节假日和学生开学季,超市里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火爆。经过十多年苦心经营,满囤收获颇丰,他在城中村商城购置了上下两层的商铺,自身也变得更加精明能干、坚韧不拔,懂得如何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生活渐好后,满囤踏入股市。起初小有所成,点燃了他内心的贪婪。“富贵险中求”的念头驱使他孤注一掷,将多年积蓄投入股市。他像个痴迷的赌徒,紧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股票上涨时,他满心欢喜,幻想着财富迅速翻倍,计划购置更大的房产,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未来美好生活仿佛触手可及;股票下跌时,他焦虑万分,内心不断挣扎,理智告诉他应及时止损,可贪婪又让他不断安慰自己这只是暂时调整,盲目追加投资,试图挽回损失。他在贪婪与恐惧间摇摆,逐渐疏远家人朋友,忽视家庭温暖,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股市变幻莫测,满囤的股票迅速被套牢,资产大量流失。看着账户数字急剧减少,他感到眩晕、失眠,脑海中不断浮现自己辛苦打拼的过往,以及即将失去一切的恐惧。雪上加霜的是,商城拆迁时,他因沉溺股市,错过与村干部的关键沟通,不仅未拿到补偿款,仅收回购房本金。这双重打击如两枚炮弹,将他的生活炸得粉碎。他借酒消愁,夜深人静时常悔恨落泪,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如此贪心,亲手毁了曾经的幸福。此时的满囤,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中,内心充满痛苦和绝望,曾经的自信和骄傲荡然无存。
不久,满囤突发脑溢血,虽经全力抢救保住性命,却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此后十一年,他依靠拐杖艰难生活,心灵在悔恨中挣扎。每天清晨,他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看着镜子中憔悴的自己,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幸福,如今都成了刺痛他内心的利刃。他想起自己在事业巅峰时的骄傲自满,想起在股市中被欲望驱使的疯狂,心中满是苦涩。
在这漫长岁月里,孩子们逐渐长大,开始理解父亲曾经的辛苦和如今的痛苦,他们会在放学后陪伴父亲,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满囤也从孩子们的成长中获得慰藉,开始反思人生,意识到家庭温暖的珍贵。他在午后阳光下,坐在院子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从中学时代捡到钱包时的纯粹快乐,到后来被欲望蒙蔽双眼的疯狂,他终于深刻认识到,欲望如同深渊,一旦陷入,便难以自拔;人生真正的幸福,并非无尽的物质追求,而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虎年正月初四,满囤旧病复发,在鼾声中溘然长逝。他的一生,被欲望与贪婪无情吞噬,如警钟般警示着人们:人生路上,不知节制、被欲望驱使,终将陷入痛苦悔恨。唯有克制欲望、坚守本心,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稳健前行,珍惜当下,收获真正的幸福安宁。
【作者简介】:
武双喜,陕西宝鸡人,农民,半生商海沉浮。爱好文字,现居西安;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2015年起在《中国乡村》 《陕西农村》《陕西时政》等杂志及《鲁茅文学》《陕西文坛》《宝鸡作家》等平台发表小说、散文;《陕西文坛》审核;《都市文苑》平台编委;代表作宝鸡乡村爱情故事——《香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