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君‖文
在我记忆的深处,童年是一片灰暗的底色。那时家里穷,孩子又多,饥荒的岁月让父亲的眉头紧锁,脾气也日益见长。每当放学归家,看到家门口围聚着一群人,我的心便会陡然揪紧,颤抖不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只烙下两种可能:一是父母又激烈地争吵甚至厮打起来;二是别人又上门催债,那一张张愤怒的面孔,像狰狞的魔鬼。
无论何种缘由,结局似乎总是相似。随后等待我们的,必然是一场“暴风骤雨”。每次挨揍,那疼痛的记忆都比考试成绩下降时挨打来得更为深刻。
再长大一些,作为乡村 70 后的我们,露天电影成了最大的娱乐。为了那短暂的欢乐,不惜跑上十里八村。然而,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每次听闻有打架的声响,我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儿,担忧是不是大哥或者二哥与人起了冲突。那时的我,年纪尚小,即便真的是哥哥与人争执,我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那份担心却真真切切。直到确定冲突的双方没有大哥二哥,悬着的心才能缓缓落下。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升级为姥爷和爷爷,家庭成员愈发复杂,而我担心的事也与日俱增。双方的父母年事渐高,每一次的大病小灾,他们能否扛得住?我害怕那深更半夜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那每一声铃响,都仿佛是命运敲响的警钟。我害怕听到女儿、女婿闹矛盾的消息,害怕儿子、儿媳之间有了嫌隙。
年龄越大,胆子越小,怕的事情越多。年轻时,哪怕是几年的牢狱生活,都未曾让我心生惧意。可如今,身边每一位亲人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都能让我数日难以心安,仿佛自己就是那造成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
这份“怕”,是对亲人深深的牵挂,是融入骨血的爱。它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亲人紧紧相连,让我在这纷繁的世间,因为这份怕,而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守护! 2025.2.1凌晨于陋室
【平台点评】: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点评:
- 情感真挚深切:文章以“怕”为主题,贯穿了作者从童年到成年的不同阶段,对家人的担忧和牵挂之情跃然纸上,情感表达真挚且强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结构清晰自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了小时候对父母冲突的怕,稍大时对兄长打架的怕,以及成年后对家庭成员各种状况的怕,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细节增强感染力:比如描写小时候看到家门口围一群人时的胆战心惊,以及长大后担心父母生病、子女闹矛盾等,通过这些细节,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 语言朴实流畅:语言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如实地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份真情实感。
- 主题深刻:通过“怕”这一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家人的深厚关爱,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然而,文章也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在描述一些场景和情节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表现力。同时,在结尾部分,可以对“怕”这一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升华,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高远。但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