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老兵混淆的概念
特约作者:饶晓辉
写下这个题目,我已做好了被骂的心理准备,但还是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国家自2011年8月1日开始,对1954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退出现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藉老兵,发放生活补助。这项政策的实施,旨在为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提供老年生活补助。十几年过去了,补贴金额也呈每年上涨趋势,钱虽不多,但足以慰籍这些曾经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奉献过青春的老兵们。
然而,这项政策的实施,却被相当多的人产生一种误解,那就是概念的混淆,也就是说,他们把这种对退伍老兵的生活补贴,解读为养老金。正是这样一个被混淆了的事实,才会导致网上相当多的老兵发出“退役军人的待遇,还不如贫困低保户、五保户”等之类的感慨。
其实,国家每月发给年满60岁农村退伍老兵的军龄补贴,是基于他们曾经的奉献,对他们老年生活的一种补助,而并非是养老金,请不要把概念混淆了,这是两个基本的问题。也许我这样说,会得罪老兵们,但事实就是如此。那么,国家对退役老兵的关爱之举,为什么会受到他们的指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政策的误读外,还有就是每年每月的涨幅不大。譬如说,23年每月上调3.33元,24年每月上调2.66元,这与退休的或相关人员的调幅有巨大的差别。从而导致他们在情感上受到“侮辱”,才会有“打发叫花子呢”等诸多过激言论。不敢说这些老兵们是无理取闹,但起码可以说是思想上存在误区。
说一句摸着良心的话,我们参军入伍,只是为国家当了几年兵,尽了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已。当初当兵是自愿的,没有强迫的行为,我们当年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今天的享受,退伍证、优待证的作用无论怎样,但绝对是一种荣誉的肯定。对于这些曾经为共和国无私奉献的老兵,国家并没有忘记,大家在网络上偶尔抱怨几句,这个可以理解,毕竟网络和现实是两码事。与此同时,我敢负责任地说,每一个退伍老兵的情操是高尚的,他们的人格可以接受任何挑战。按现阶段的政策来计算,农村籍年满六十周岁的退役军人,每年兵龄每月可领取到60元,以5年龄计算即每月有300元整。补贴政策自试行实施以来,虽然涨幅很缓慢,但是他每年都在增长,虽然钱也不是很多,但我们应该感到满足,而不是抱怨。这是政府发给你们的老年生活补助,不是所谓的养老金。养老金是需要自己缴费的,没有缴费就没有养老金,不要把补贴金看成是退休金,年满60周岁没有缴纳社保的农村退伍军人,不存在退休一说。60岁之后发的不是养老金,也不是退休金,他只是一种生活补助而已。如果弄懂了这些,我相信大家的心里就应该很释然。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