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泱泱 姹紫嫣红
——齐地高古红玛瑙器欣赏
文/图 魏传来

作者近影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这是《礼记·玉藻》中的名句。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热爱玉,痴迷玉。美丽的色泽,晶莹的质地,坚固的特性,精美的工艺,加之历代封建儒生(包括孔子)抽绎玉之物理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于是,玉成为中国人美好品格、情怀以及愿望的化身,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甚至成为了一些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玉在古代是一个广义概念,许慎的《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玉。凡美石制品均在玉器的范围,这其中自然包括硬度极高的水晶(水玉)和玛瑙(赤玉)。

齐国红玛瑙饰件(赤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玉器艺术光辉灿烂。
地处山东半岛的齐国,春秋成为五霸之首,战国又是七雄之一,与西秦并称东西二帝,是万乘之国。其国势强盛,实力雄厚,为东方泱泱大国。近年来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证明,齐国是一个盛产和广泛使用水玉和赤玉的国度。

齐国红玛瑙大竹节管(勒子)
齐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山东东北部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东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紧临大海。国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传至齐王田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被秦所灭。后于公元前208年复国,至公元前202年被汉将韩信所灭。

齐国红缟玛瑙瑗
齐国从春秋时代开始依靠商业作为国家战略而崛起,一跃成为中原霸主,霸业一直持续到战国早期。商业及所带动的手工产业使齐都临淄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首都,冶金丶纺织丶造车丶做陶丶制玉(水晶玛瑙)丶铸镜等手工业十分发达。《战国策·齐策》记载了当时的齐都盛景:“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齐国红玛瑙冲牙
志高气扬的齐人非常富有,奢侈之风盛行。《汉书·地理志》说齐国“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从王侯大臣国戚贵族到一般士大夫都喜欢讲排场丶好铺张,以奢侈为荣。他们对这些迷人的人间奇珍水玉和赤玉的使用和占有,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齐国红玛瑙珩
赤玉(玛瑙)的硬度与水玉(水晶)相同,但光亮柔和,种色更多,俗称“千种玛瑙万种翠”,特别是一种色彩红艳丶温润剔透的被今人称为“齐红”丶“中国红”的稀有玛瑙(玉髓),更是被奉为上品。是当时贵族们争相拥有的奢侈品。
水晶和玛瑙(玉髓)的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水晶是单晶体,一块水晶通常是一个水晶晶体,而玛瑙则是多晶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玛瑙则是由无数微小的二氧化硅的晶体组成,所以通常玛瑙是半透明的,而水晶则是透明的。两者的原石存在有共生关系。关于水晶,作者另有下文介绍,今文专述玛瑙。
玛瑙在我国古书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称玛瑙为“琼玉”丶“琼瑶”或“赤玉”丶“赤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毛苌注:“琼瑶,美玉。”《广雅》亦有“玉赤首琼”之说。章鸿钊在《石雅》中说:“然则琼者何?今玛瑙是也。”“琼”字最早字形写作“瓊”,这个字有王(王,玉)、ア(人,采玉者)、間(即問,同,迥远)、与(攴,采矿器具)、吊(矛,采矿器具)、崔(崔,高山)、(足,远行)等,所以琼字的造字本意就是,表示采玉人到远山采掘玉石。

齐国的水晶器和玛瑙器
玛瑙一语来源于佛经。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自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可见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后,赤玉丶琼玉或赤琼才在我国改称“玛瑙”。“玛瑙”一词最早见于魏文帝《玛瑙勒赋》:“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
长期以来,人们将玛瑙和玉髓分列,称单色无花纹隐晶质块体石英为玉髓,具红色同心缟状或平行条带状结构的玉髓为玛瑙。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 黄玉髓”、“ 白玉髓”、和“青(灰)玉髓”等。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这些缟玛瑙上共生着多种色彩,他们互生而奇,色多而不杂。既层叠,又相间,深浅交错,幻化无常,鲜艳亮丽,五彩缤纷,常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中“红缟玛瑙”最被古人珍视。

齐国红玛瑙腰鼓形管丶扣形珠
玛瑙的种类很多,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尚有“带状玛瑙”、 “苔藓玛瑙”、“锦红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多个品种。
因玛瑙和玉髓材质结构完全相同,现代人则都基本不再细分玛瑙和玉髓,将二者统称之为玛瑙了。

参考图.料学发堀汉海昏侯墓出土之红玛瑙腰鼓形管和水晶器
由于齐国王室贵族和富商阶层对水晶和玛瑙的高度崇尚,并以佩载它来显扬自己的地位、财富丶权势、仪表和风雅,与之相应的装饰品开始大量出现,水晶丶玛瑙制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他们饰戴的组佩是一种全新的装饰形式,完全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崇玉用玉观,而全部以水晶丶玛瑙代替。他们也不喜欢西周杂佩中那些富有情趣的凤鸟丶蚕蝉等动物玉件,而是以水晶玛瑙璧、瑗、环、竹节形勒丶腰鼓形管丶扣形珠丶珩丶觿丶冲牙这些抽象的形制组成。而且表面不再做工,没有纹饰,不带轮廓线,线条简洁,色彩冷艳,整体呈现出一种光气俊朗的效果。
这些绚丽多姿,工艺精湛的各式佩饰组件以富于变化的组合形式穿成几列纵队,系于直径最大的一个玛瑙(或水晶)瑗上,悬挂在齐国王室贵族的身上。

齐国红玛瑙瑗
与其它诸侯国不同的是,齐国是商业兴国,那些在商业中兴起的富商巨贾,已开始无视传统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也大量佩带悬挂使用这些斑斓纷呈丶流光溢彩的水晶玛瑙宝石。
由于玛瑙色彩丰富,色艳撩人,在那种趾高气昂的步履中同水晶一样清脆作响,并能反射耀眼的光芒,更能标新立异,给人的感觉非同凡响,确与其它玉器有所不同。

齐国红玛瑙觽
另外,齐国有厚葬之俗,“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而且将大量水晶玛瑙器隨葬。一座较大规模的贵族墓中隨葬的玛瑙器,少则数百件,多则数千件,其奢侈之极,非它国可比。据最新出版的由山东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临淄齐墓》一书载,在科学发掘的十九座全部被盗掘过的战国齐墓中,出土的玛瑙器也高达514件。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出土了玛瑙珠和蚕形饰数件;章丘绣惠镇女郎山一号战国大墓出土了玛瑙环6件;长岛王沟东周墓群出土了玛瑙蚕形器8件,玛瑙环36件;玛瑙形饰52件;这些玛瑙器常与玉器、水晶等组佩饰串连构成组玉佩,呈现着死者生前身份的高贵与奢华。

参考图.料学发堀之红玛瑙器
这些形状各异的玛瑙器,除主要作为贵族们生前丶死后的身体组玉佩饰外,还作为贵族棺木的“荒帷”外饰大量使用。
“荒帷”在民间俗称棺罩,是复罩于棺柩之外的装饰物,一般是色彩鲜艳图案华美的织锦。这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目的是使亲人不直接看到棺柩。荒帷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仪礼》、《礼记》中都有记载,这是古代贵族丧葬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饰棺之仪”。目前北方地区一些农村丧葬活动中还能看到这种迹象:逝者出殡时,女儿方亲戚要献送“帐子”,这“帐子”就是“荒帷”(棺罩)。

齐国荒帷用红玛瑙觽丶珩
在齐地的考古发掘资料中发现,荒帷位置在棺、椁之间,独立存在。在荒帷周边要悬挂墜饰物。一般是三个或多个一组,上面一个圆形的环,中间是数量不等的管丶珠,最下面一个是珩或冲牙。墜饰围棺密布一周,数量庞大。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其材质分为滑石丶陶丶铜和玛瑙等,以红玛瑙级別最高。
齐人贵族喜欢并大量佩用红玛瑙,是有“尚赤”的历史缘源的。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红和赭石色,到奴隶制社会,青、赤、白、黑、黄,被认为是代表东、南、西、北、中的五方正色。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比做五方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我国夏朝流行黑色,殷商时期流行白色。周朝为火德,火色赤,故尚红。
国宝青铜器“大克鼎”上的铭文,清楚地记载了“克”被周天子赐予红衣的荣耀。
在近年淄博市高青县陈庄科学发掘的西周古城遗址中,在35号和36号甲字形大墓出土的随葬铜器中,二件铜簋上各有长达70余字的相同铭文,上面就有周王赐给齐侯“及”“彤弓一”(红色箭弓-把),“彤矢百”(红色箭杆的箭百把)的明确记载。因为这是-件极为荣耀显贵的事,才能有幸被刻记在铜簋上。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铜簋上面的70多字的铭文
红是一种最鲜明、最美丽因而也是最受华人喜爱的颜色。周朝给予了红色正统地位,最早让红色成为了“流行色”。
周朝国相姜子牙分封齐国,继承了周朝的火德,也尚赤。至今在潍坊太公堂山一带,还流行着建国之初,姜太公求贤若渴,为求原商朝莱王孟鬲辅佐,将自己佩饰的一块心爱珍藏之宝“赤玉”送给孟鬲的故事。
齐人认为,红色延续着火德尚赤的大周气息;氤氲着盛世气派的大周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大周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大周神韵。并坚信,红红火火这吉祥的颜色,是大福大贵的象征,是能够驱散一切妖魔鬼怪的。
那些流行的鲜艳靓丽的“齐红”玛瑙,恰似采撷了宇宙彩霞中最绚丽迷人的光色,姹紫嫣红,辉煌夺目。不但凝聚和折射着齐人尚红的精神情懆,也开创了中华民族最早的“中国红”情结。
齐国大量的使用玛瑙器,除经济实力丶技术条件外,必不可少的是齐地拥有大量玛瑙矿产资源。现在已经发现齐地至少有二处大的玛瑙矿。
一是诸城安丘,宋朝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记载称:“密州安丘县,玛瑙石产土中或水际。一种色嫩青,一种莹白。纹如刷丝,盘绕石面,或成诸物像。外多粗石结络,击而取之,方见其质。土人磨治为砑头之类以求售,价颇廉,亦不甚珍,至有村人以此石垒为墙垣,有大如斗许者。顷因宫中搜求,其价遂数十倍”。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宋代安丘县属于密州管辖,因此安丘出的玛瑙得名“密石”。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

山东潍坊眉村玛瑙红矿石
二是潍坊眉村,齐国时属潍水部九龙乡,今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办。其玛瑙矿储量丰富,花色品种多样。玛瑙块体半透明,蜡状光泽。特别是在此地发现了“齐红”玛瑙原石,有柿子红、樱桃红、玫瑰红等色品,其质地上乘。颜色由内到外通透匀静,其艳红的色泽与齐国出土红玛瑙器无异,从而为齐国故地出土的红玛瑙的矿源寻到了出处。
现珍藏在山东淄川博物馆澹庐展室的这些齐国玛瑙器同水晶器丶滑石器一样,由于本身材质的原因,虽在地下千年甚至几千年,也不沁无染,高古如新。特别是与滑石器放在一起随葬的玛瑙器,清洗出来后更是光鲜如初,熠熠生辉,美丽可人,为我们留下了齐国玛瑙艺术的永恒与不朽。
【魏传来简介】
魏传来,淄川澹庐书屋主人。人称澹庐先生,文物收藏鉴赏家,地域文化研究学者,《香港文艺》签约作家。山东省民间陶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青铜器部部长。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