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文/陈振
鞭炮在初二的众厅,拜大年中炸开喧嚣
我向着寂静的远方,向着那模糊的影
九十年的一路护送,在千秋岭下悄然沉静
如今只能在岁月的褶皱,春光里寻你踪迹
那鞭炮声似揪心的呼喊
隐隐撩动心底相连的柔软
我仿佛触碰到,你温暖的掌心
阴阳隐逸,却断不了偏爱的长线
我试图接你回家,在梦的边缘徘徊
溪流停流,檐下凝着无声的余韵
爱与眷恋,在此刻无尽延伸,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归途
在尖山路口,彼此相拥又挥手
清风在召唤,远方可以远游
远离那无人计划的市场
于是在笔墨间与你重逢,永不离散
20250130 竹石斋
情归何处:陈振《回家》诗歌评论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常常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与最真挚的思考。陈振的《回家》就是这样一首充满情感张力与深刻内涵的诗作。它以“回家”这一永恒的主题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眷恋、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一、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亲情的永恒纽带
《回家》开篇便以“鞭炮在初二的众厅,拜大年中炸开喧嚣”为背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热闹之中,而是“向着寂静的远方,向着那模糊的影”。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这里的“远方”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置,而是指代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亲人。诗人通过“九十年的一路护送,在千秋岭下悄然沉静”,表达了对长辈的缅怀与感恩。九十年的时间跨度,既体现了生命的漫长,也暗示了亲情的持久与深厚。尽管亲人已经离世,但他们的爱与关怀却始终如
一,如同“岁月的褶皱,春光里寻你踪迹”,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永远鲜活。
诗中“那鞭炮声似揪心的呼喊,隐隐撩动心底相连的柔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冲击力。鞭炮声本是喜庆的象征,但在诗人听来,却如同呼喊,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情感的转换,生动地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即使阴阳相隔,也无法割断那份牵挂与眷恋。诗人试图“接你回家,在梦的边缘徘徊”,通过梦境这一虚幻的场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渴望团聚的心情。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贯穿整首诗,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
二、意象的丰富与象征: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陈振在《回家》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例如,“鞭炮”这一意象,在诗中不仅营造了节日的氛围,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炸开的喧嚣,既是对新年的庆祝,也是对生命活力的象征。然而,诗人却从这喧嚣中感受到了孤独与思念,这种对比使得“鞭炮”这一意象更加富有层次感与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道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溪流停流,檐下凝着无声的余韵”这一句中,“溪流”与“檐下”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溪流的停流,暗示了时间的停滞与生命的静止,这与诗人对亲人的缅怀形成了呼应。而“檐下凝着无声的余韵”,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种静谧中蕴含着对亲情的眷恋与不舍,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而深刻。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归途”,这里的“夜空”与“星”是诗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夜空象征着未知与遥远,而最亮的星则代表着希望与指引。诗人将亲情比作夜空中最亮的星,不仅突出了亲情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亲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照亮与指引作用。即使在黑暗与迷茫中,亲情的光芒也能为诗人指引方向,使其找到回家的路。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结构的巧妙与层次:情感的逐步升华
从结构上看,《回家》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诗歌开篇以节日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引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回忆与梦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回忆中,诗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关怀;在梦境中,诗人试图与亲人团聚,却又无法实现。这种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使得诗歌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诗的后半部分,“在尖山路口,彼此相拥又挥手,清风在召唤,远方可以远游”这一句,情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尖山路口象征着离别与重逢的交汇点,诗人在这里与亲人相拥又挥手,既表达了对亲人的不舍,也体现了对生命的豁达与坦然。清风的召唤,暗示着远方的召唤,诗人意识到生命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亲情的温暖将伴随他走向远方。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也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于是在笔墨间与你重逢,永不离散”这一句,既是情感的总结,也是诗歌的升华。诗人通过笔墨这一创作方式,将对亲人的思念与眷恋化作文字,使其在文字的世界里得以永恒。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诗歌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将情感传递给每一个读者。
四、语言的凝练与优美:情感的细腻传达
陈振在《回家》中运用了凝练而优美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九十年的一路护送,在千秋岭下悄然沉静”这一句,仅用十几个字,便描绘出了一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画面。九十年的时间跨度,突出了亲情的持久;千秋岭下的沉静,体现了生命的静谧与永恒。这种语言的凝练性,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集中而强烈。
同时,诗人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注重节奏与韵律。整首诗的节奏舒缓而有致,读来朗朗上口。例如,“那鞭炮声似揪心的呼喊,隐隐撩动心底相连的柔软”,通过“似”“隐隐”等词语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悠长的韵律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情感的流动。这种语言的优美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情感的传达更加细腻而深刻。
五、主题的深刻与永恒: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回家》以亲情为主题,但其内涵却远不止于此。通过对亲情的描写,诗人实际上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亲情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它不仅给予了我们温暖与关怀,也让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时,有了依靠与力量。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眷恋,但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的豁达与坦然。他意识到生命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亲情的温暖将伴随他走向远方。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与永恒。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碌于生活与工作,忽略了亲情的重要性。陈振的《回家》提醒我们,亲情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珍惜与呵护。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富足与名利的成功,更在于情感的丰富与内心的充实。亲情作为情感的核心,它能够给予我们力量与勇气,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从容。
六、结语
陈振的《回家》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诗作。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意象运用、巧妙的结构安排以及凝练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眷恋、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珍贵,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也指引着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温暖与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情感。
【作者简介】陈振,诗歌草花灵隐写者,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诗人》《鸭绿江》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民间短诗精选》。是《中国诗歌大典》2019年优秀诗人,是《中国诗》2019年度诗星。曾获全球华语网络十佳诗人奖,奉天公益诗歌奖一等奖,《诗刊》全国农村诗歌赛优秀奖等。诗观:把太阳的光归还太阳,著有《草花集》。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