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初始 万物复苏》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宋厚健文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改春等,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四季初始,万物复苏。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
“立,始建也。春始而建立也。”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象征着新的轮回的开始。
《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本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夏、秋、冬同。”
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
“立春”对于很多地方来讲仅是入春天的前奏,
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
此时虽仍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
为此,古人重视立春, 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它在我国传说农耕方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自秦汉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相关记载。
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重大的庆典活动方举行,
如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
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
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农户来说,立春是一年繁忙农事的开端,
纵观立春习俗,大部分包含着勉农劝耕的寓意,
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登、仓廪殷实的美好期盼。
在古代,立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
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演春 ,是汉族民间娱乐风俗,
流行于全国部分地区。
立春前一日,各地除举行“迎春”仪式外,
街巷里人自由筹款、搭台演戏,官民一起竞往观看,以示官民同乐,故名。
“演春”因地域不同而活动形式稍有差异,
上演出的戏中人物,主要是渔、木樵、耕、读四种行业者的形象。
迎春,立春前一日,人们先要进行迎春活动,
目的是把春光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预告立春之时,
然后祭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祭句芒神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
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耕牛了。
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
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在春日用红绿鞭子抽打,
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
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廿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咬春是立春的传统习俗,
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表示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北方,人们通常吃萝卜来咬春,
而在南方人们则喜欢吃春卷或春饼,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还富含营养,
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迎接春天的到来。
踏春也是立春的传统习俗之一,
源于先秦时期,到了唐宋时期尤为盛行。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公园等地方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这不仅有助于放松心情,还能增强身体素质。
立春为“四立”之一,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廿四节气在中国传说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冰雪消融,路旁的迎春花也开始绽放;
随着天气变暖,在地底下藏了一个冬天的虫蚁开始活动;
河里的冰开始消融,鱼儿在碎冰下游动,仿佛背着冰行动。
立春三候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物候变化,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立春常见的农谚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的麦子无处放;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计不宜迟;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包满。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赞美自然之美的绝佳时机。
唐代描绘立春最美的诗句是张栻的《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首诗描写了立春时节的生机勃勃景象,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宋代诗人王镃描写《立春》且带有励志意味的诗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它寓意着立春之后,风雪消退,春风和煦,万物更新,
梅花虽然美丽,但也应该让位给新生的柳条,展现出一种自然界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励志精神。
这也激励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要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不断自我更新,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季初始,春风送暖,生机勃发,万物复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严冬大寒将尽,春光明媚又一年,
让我们不负春光,珍惜每个今天,
让我们心怀感恩,昂首笃定向前。

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