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我们从兵团归来
文/李关祥
我们从兵团归来,
内心的感受丰富多彩:
有过些许酸楚和苦涩,
也有许多欢乐和甘甜:
有过些许怨恨和失望
更有许多眷恋和期待。
我在兵团生活了三十五载,
如今两鬓已经斑白,
额头上多了几道皱纹,
手上的老茧依然还在。
在兵团生活的年月,
曾经那么渴望回到家乡上海:
因为这里的骨肉同胞让人牵挂,
因为这里的童年、少年难以怀。
今天,我在上海有了栖身之地。
思绪又飞向遥远的边寨:
那热气腾腾的生活,
曾记录着一个火红的年代:
那里的大路 曾由我们开,
那里的绿树 曾由我们栽,
那里的小麦 曾由我们播种,
那里的棉花 曾由我们采摘;
那里的耕地 曾由我们犁,
那里的工厂曾由我们盖,
那里的病患 曾由我们救治,
那里的青少年 曾由我们培育长材!
我们把青春和汗水留在那里,
把岁月刻下的伤痕和病痛带来;
我们把希望和梦想留在那里,
把无尽的回忆和思念带回来:
我想起 老鸦窝的清泉汩汩流(注)
我想起公路边的杨柳一排排,
我想起翠绿的条田片连片。
我想起 天山冰峰雪皑皑;
不会忘山东大姐帮我包饺子。
不会忘河南大嫂教我腌咸菜,
不会忘 甘肃大哥替我砌火墙,
不会忘 四川大妈为我带小孩。
感谢你啊班长带我学浇水,
感谢你啊排长领我学种菜,
感谢你啊指导员给我指方向,
使我懂得人生的路怎么走、步怎么迈!
我生活进程中的每一个音符里,
都有老军垦在前面做表率;
我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节拍中.
都是兵团精神在灌溉。
这一桩桩、一件件.
都从心头涌上来:
这一件件、一桩桩
都像红花在心地开。
从上海到兵团.
“屯垦戍边”守边塞;
从兵团到上海,
告老还乡度晚年。
上海——兵团割不断,
两个故乡我们同样爱!
当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
已在边疆农场展露风采:
昔日荒凉的戈壁、苇湖,
已散布着霓虹闪烁的“小上海”。
我们一定会重聚老鸦窝,
迎接春光更加明媚的未来!
注:“老鸦窝”是石河子总场所在地北泉镇旧名。
写于2006年4月
这首诗,是为新疆建设兵团从石河子总场退休回沪定居的原上海知青聚会而作,我们的边疆工作年限都超过30年。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来源网络如侵即删
编 审:周建
词 曲:黄乘良 孙卫东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