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煞古溶洞
文/李士侠
提起溶洞,世界上有很多种。它们分布不一,姿态各异,各自展现不同的美妙风姿。座落在兴隆县北水泉乡陶家台村境内的溶洞,有着中国溶洞4.35米长的石吊管,据考证全国第一,世界第四。这里有约一个长2米、大概宽1.2米左右、深40厘米的边石池,里边有水,水深3厘米左右,可是在高出水面的石葡萄上,蹲着一只“青蛙,”当你向它发出很大声音时,它会活灵活现的瞪大眼睛惊眺,另外,池底周围保存了大量的“动物遗骸”,这在其他溶洞极为罕见。
相传,离陶家台村不远处有个东梅寺,里面住着一位和尚,闲时很喜欢游山玩水。一天,他发现一个头发蓬乱、烂衫布衣长者,身背一杆老套筒,手持一把弓箭,若隐若现的钻进了深山老林。和尚凭着直觉和好奇,慢慢的、仔细的四周寻觅起来。突然,在一块茂密的草丛中隐藏着一个盆口大的洞,和尚很有心计,做好标记后撤离此地。在返回的路上,他用步子准确计算出从洞口到寺院的直线距离。日子久了,他悄悄的、慢慢的挖出了一条与该洞相连的地下通道。对外他只是说是个獾子洞。神秘的猎人成了悬念。
光阴似箭,岁月有痕。2002年的又一个春天到来,大地复苏,陶家台村的众山上吐出了绿色。一场春雨打来,空气宜人,对面的山坡上、灌丛中尺八高的野花机灵的像个小姑娘,一个个仰起红润的脸蛋,没等你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它们就一簇簇、一团团的挤了出来,把个陶家台村打扮得更加美丽动人。此时此刻,地面上的陶家台山,地下的红玉溶洞相濡以沫,如此协调,真像一对天生的夫妻。她们依偎在大自然的胸前,感受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人间的温暖,感受着幸福的美景与快乐。林儿为她们鼓掌,小溪为她们奏乐,虫儿为她们歌唱,鸟儿为她们雀跃,一对情侣只顾的高兴,一个趔趄倒在了绿中。
不知是天造地设,还是神仙点化,这么抢眼的景致竟然被赶山的老汉打了个对光。老汉下意识的撩起小底襟擦了擦眼,急忙登高望去,花儿红,草儿青,到处啁啾声,他愕然了。自幼山里转悠的老汉很顽皮,上树像活猴,掏獾子赛老鼠,当地人送他个绰号叫“苶大胆”。面对此景东撒撒,西瞭瞭,透过缝隙,发现远处绿草之间好像有片光泽,他大步小量来到这里,一股清水被一人多高的草丛包围着,他俯下身,不慌不忙的拨开杂草,浸泡的周围有一个盆大的洞口,缓缓的泛着湿润的气息,他浑身一惊,立马摇摇头,愣愣神,稳定一下情绪,慢慢的他想起了和尚、獾子洞与猎人的传说。
老汉回到家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坐在老屋的土炕上,嘴里叼着旱烟袋,心里盘算着。倏地就像疯了一样,一个高蹿出屋,光着两只大片脚径直就朝发小“赛钱广”家跑去,道出了实情。两人报告了有关单位,和乡亲们开发了溶洞。一个通往未知的民间传说神秘通道终于在2003年3月29日打开了。一个世界上罕见的、以红色玉石般的石笋、石葡萄、巨大的石盾、那数不清的吊管、卷曲石的红玉洞从亿万年沉睡中苏醒了,“醉煞古溶洞”现身于世。
溶洞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开发面积为2700平方米,主洞道长180米,从入洞口到最低点落差为72米,发育年龄为10亿到14亿万年,里面分布三个大厅,5处支洞厅,据考证这里玉石景观、石吊管、巨盾体、管柱、石吊球、玉珊瑚、双色瀑等8处是世界奇观。石剑、月奶石、竖镜、天空、飞碟、煎蛋、石笔、地眼石睛、石刻等8处是国家级景观。双盾柱、卷曲石、萝卜型钟乳石、笔杆型石笋若干处为地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考和观赏价值。走进地下艺术馆宫殿,就像走进了奇妙的世界。
欣赏着这亿万年地质遗迹的瑰宝,我漫步在仙境般的远古华丽溶洞中,那春雨般的鹅管群,仿佛眼前淅沥小雨哗哗,真有人在雨中行、胸中天地宽的感觉。仔细观察发现,这个洞不是很大,但洞体很高,足有10几米,样子像个葫芦型,有口,有肚,洞顶钟乳石锥尖垂下,洞底石笋高耸而立,相互映衬着对方,顶端上方有一颗磨盘大的灵芝,顺这方向看去,太妙了!这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像贝壳,有的像灯罩,有的像珊瑚,还有的像玉米,像老鼠,随你怎么想,水珠吧哒吧哒从顶体往下落,在灯光的照射下,银闪闪、金灿灿,如星星,像眼睛。当你仰头看顶时,一帘高大的石柱从洞顶倾泻而下,好像听到了飞瀑的声音,瞬间,水花倏地钻进你的衣领与你亲近,我急忙握住它,这是活力之水,生命之源呀!我遐想着,站在脚下偷偷的触摸了一下瀑布,一种无法言表的感觉,如肤脂丰腴光润,似花的柔情,读不尽,看不够,此情此景我完全被折进在水晶宫里。
我迫不及待的寻找着新的发现,突然,一位“老人”出现在我的眼前,他手拄拐杖,双手合十,虔诚的和我们打招呼,我也学着他的样子,默念“阿弥陀佛”。可奇妙的是,“老人”居然没有眉毛。我纳闷的东张西望。一起入洞的工作人员小张看出我的心思,“一路走来,你看到老寿星了吗?你能说一说老寿星脸上少点啥那?”一旁的老于嚷嚷道:“还是小张讲讲吧!”“好,”他眉飞色舞的打开了话匣子。“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钟乳石,似乎封住了整个洞穴,它们每100年生长一厘米为一周期,也可以说千年等一回。俗话说:山多高,水多深。从岩石层流下来的水,落到钟乳石上发出天籁之音,被称为音乐墙”。我循着叮咚,叮咚的水声仔细听,像悠扬的琴声,又像管弦弹奏乐,太奇妙了,情不自禁的我又一次偷偷的摸了一下石柱体,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尽量克制自己,将身体靠近些,把脸贴近柱体,分享着它的安宁与恬静,大家依依围着管柱体,都舍不得离开,好在能留影纪念。
忽然一个亮嗓,“那眉毛……?”没等说完,小张得意的接着讲,“自然界的景物与状态瞬息万变,有时好像和你开玩笑,有时和你一起捉迷藏,不知是哪位神医生怕老寿星的眼眉越长越长,影响视线,趁老寿星熟睡之时悄悄的做了手术,把眉毛移到音乐墙上。神功巧匠们已给人类备好了答案。眉毛在那!经过老寿星眉毛过滤后的水珠,金莹剔透,一滴一滴慢慢的形成了田园风光。再说老寿星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的眉毛粘在墙上,怒发冲冠,血往上撞,抡起拐杖就扫,危急时刻观音现身,‘你这倔老头,急啥,看看周围物种发火不迟。’老寿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轻轻地捋着胡须巡视每个角落,感觉焕然一新,有点不好意思,还是观音,看出他的心思:‘你一觉醒来就是10亿年呢,这里发生了质的改变。’观音道出实情,老寿星转怒为喜,觉得自己贡献大,心里格外高兴、自豪,从此,他每天与万物和睦相处,受到洞内大小物种的尊重和爱戴,名字得到了延续。”
天宫瑶池是溶洞中的主体景观,就像《西游记》所描写的这般:“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真是桌上有龙肝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样样有,异果佳肴色色新呀。你在抬头仰望,一层层石吊旗簇拥着神奇的穹顶无比气派!可谓面盖当头,万千鸣锣开道之王者风范。长5.5米,宽2.2米的空中石吊盾就像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又像一个大玉盘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清幽。这家伙抢到世界之最的位置,就好像首长命令你必须穿越时空,去感受外星生活。又好像安排你向天瀑奔去和玉帝、王母、仙女等一起沐浴在银河里超凡脱俗。璀璨的星光随着飞溅的浪花,拍击到石壁上形成曲石花,谱写出一曲“霜花竞相开满天,黄河之水天上来。擎天玉柱天池汇,妙笔生花琴弦开。八仙过海显神通,神剑住洞保家宅。大小洞天不可辱,天地合一归佛缘”的天籁之音。“西华厅”是一个缩影区,“玉石盾”就像玉女盖头,羞涩难当,它的下面竟然有玉童呼应,一阴一阳,一乾一坤。地面的雨后春笋和玉石盾遥相呼应,一幅美好艺术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座藏了亿万年的艺术宝藏据赋佛气,沿阶而上如登佛堂之感,神清气爽,开彻顿悟。这里的万佛山上矗立着一座“宝塔”,塔旁又在发育着两座“红白玉塔”,也许有人知道佛地必生塔的寓意,也可能是天意吧。最后一个洞厅的岩石后面似“龙门石窟”,又像“云岗石窟”,似“麦积山”,又像“悬空寺”,佛说它是!此地无佛亦有佛,见性成佛,佛在心中。慧能法师有偈语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不管怎样,它最大的特点是:上层洞与下层洞在垂直方向迭置,碳酸钙沉积十分纯净,呈乳白、雪白或纯铁红色。空气湿润,湿度温暖,湿度和温度变化相仿,比较稳定,目前是一个正在不断生长的溶洞。我国的溶洞大都分布在南方,它们有着各自形成的历史,那么陶家台村的溶洞为什么说它是“醉煞古溶洞?”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所观赏的溶洞是北方很少见的精彩溶洞!”“金三角”大厅平台,是三角结构支撑着极易崩塌的洞腔,使这一斜向硅质燧石结核与条带的白云岩体结构稳如泰山,虽历经亿万年地壳变化乃泰然自若,为钟乳石的发育提供了天然屏障,整个景观美妙绝伦,那“宝石”厅里的“石花苑”,漂亮的石花就像北方冬季老屋玻璃上形成的霜花,又似雪绒花、树挂一样美丽动人。那晶莹剔透的“玛瑙,”千姿百态的“石坝”,尤其是形象逼真的“煎蛋石,”仿佛就像天生长了一对吃心眼的“小孩”,死死守候母亲身边为他煎蛋,唯恐别人抢走似的一动不动,太美感了。“双色瀑”“混沌天元”“沧海桑田”等原生态流光溢彩,妙不可言。那石“葡萄”颜色红润,滴里嘟噜的散发着香气,太入胜了。整个美感从入洞的一陡一平、一宽一窄,时而直立,时而一步一高,时而仰头,时而向下,妙就妙在仙境一般。即使你走遍天下,也难觅见这么富丽堂皇的“宝石”大厅。记得《淮南子、说林训》里有这样的论述: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质有馀也!真的,美不胜收的景观难以填平你的刺激与激动。

古里古气的古洞中含有地球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这是其他洞穴所不能替代的科学价值。洞内钟乳石的体态、体量和上下粗细的均匀性与洞顶的碳酸盐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特点供水量有着密切关系。它的沉积具有从地下水扩散和从极缓慢均匀供水到快速大量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系列变化的沉积序列。形成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肖像、千万将士随戚继光出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场面你会肃然起敬,自觉的向他们鞠躬。这一举一动又被“背首观音”偷偷的记录着。当她右手执着净水瓶和你一起闲聊时,身边的那棵石笋,不晓得哪会成了她的“善财童子”。又不知过了多久,洞神和她开了个大玩笑,把她的万能柳条倒挂在了墙上,这可能是真正体现大自然绝世之作吧。那些细长的石笋,又会使你浮想联翩,好像沉醉于“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界面里,而金箍棒又回到了玉石般的定海神针上。谁能想到,这些尽收眼底的美学,竟然出自于同一类的碳素钙沉积物。它所产生的不同形态,丰富的颜色,罕见的质地,不仅突出“古”气、“妙”境,还体现了“活”水润“奇”观的满腹美文。使“奇”字升腾新的领域。
洞厅大地构造属于我国最古老的地台为第一奇。它的初始地和形成于35亿年前,结晶基底固结于17亿年前,在亿年前属华北前海,它的发育年龄大约在14.5亿年左右。第二奇是稳固;巨大的三角状岩石遥相呼应,如天作之合。这些既古老又现代的几何造型构建了溶洞的脊梁,经亿万年地壳运动和地震灾害,石壁的断面上记录着它们往日的断裂、震动、自重、地层运动、挤压和沉积的苦难历史,一个痕迹就是一本书。这个溶洞是属于溶蚀洞,还是塌陷洞我们迷惑,从大地构造的皱褶方向、断裂角度、岩石节理方向分析,它应该是极易倾斜崩塌的溶洞,仍然坚不可摧,挺拔如初,就像埃及的金字塔我们肃然起敬!第三奇是岩层复杂;里面的石灰岩并不丰富,形成景观难能可贵。第四奇是到处有古地震的遗迹。溶洞如何经受住了十亿万年几百万次的地震考验。第五奇是美景林立,如凤凰涅槃般地劫后重生,洞内展现的原色原貌和罕世真藏,青蛙之谜,不愧是珍贵的艺术之洞。
我手扶栏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山水田园的欢快与幸福,享受着生活的源泉与骄傲,不禁自言自语:“这里无风无浪,没有忧愁与烦恼;有的是清爽,有的是活的有生命的力量,有的是神功造次的价值,有的是动听的音乐和自然界水晶宫温暖的殿堂和奇妙景观。尽管此次短暂的沉醉,煞入骨髓,古洞令人流连……
作者简介: 李士侠,女,满族,1958年生人,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联谊会会员。中国老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会员、承德大避暑山庄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出版《流云》《雨后》诗集两部,主编《承德诗存》九部。《大山情》《忠诚的你》《读书歌》《向生命问安》等十余首歌曲在中央广播电台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