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
——在越秀区西湖路、海珠区滨江路行花街
图、文、视频:罗宙纶
岁序更替,辞旧迎新。1月27日晚上,连续在越秀区西湖路和海珠区滨江路行花街,为营造“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氛围出了一把力。
“古越今秀老城市,百年花市新活力”

越秀区西湖路花市:位于西湖路和教育路,花市以“古越今秀老城市·百年花市新活力”为主题,凸显经典非遗元素。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乙巳蛇年如约而至,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年,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显得更有意义,人气特别旺。
漫步花街,仿佛置身于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花街上每一朵鲜花都绽放着春天的气息,让人陶醉。

“骑”在父亲肩上的童年,幸福满满,快乐无边!

贵州省安顺市是广州市对口帮扶对象,他们的参展摊位,也出现在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花市,有种熟悉的感觉。去年夏天到贵州旅游,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贵州是旅游大省,安顺是贵州的旅游大市,其中,国家首批5A级景区——黄果树大瀑布、龙宫(龙字田景点)就在安顺市,还有多个4A级景区。被誉为 “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随时可以来,来了不想走”,这是游人留恋安顺风景的生动写照。

广州榄雕已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是全国核雕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精工细作、造型秀丽雅致而著称。曾氏榄雕的传承人主要是曾昭鸿和他的儿子曾宪鹏。曾昭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榄核雕刻技师,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榄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广州榄雕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一盆蝴蝶兰168,一路发……成交!

这棵花色、品种、造型、加上陶瓷花盆,岩晒情侣眼缘。

花市,人山人海,但市民游客行花街的热情不减,父亲肩上的负担再重,也能坚持。

“爸爸,我先睡了……”
不少年轻人或小朋友,推销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工艺品颇有创意,有人“帮衬”问:“这个灯饰是你们自己做?”回:“系呀……” “小小年纪,对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有兴趣,好叻”!游客连声称赞。
“春回蛇舞,花满海珠”
2025年海珠区迎春花市以“春回蛇舞,花满海珠”为主题,花市设在滨江西路(人民桥以东至解放桥以西)。作为广州市唯一可以欣赏一河两岸的花市,各式各样的花卉在江岸组成绵延花海,以花香传递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铜印冯健辉,从小喜欢绘画和雕刻艺术,对雕刻印章尤为喜爱,潜心琢磨铜印30余年,现在是广州铜印制作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他除了担任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开了一家铜雕铜印雕刻工作室,为客户订制铜印。
从1855年走到今天,小凤饼已有近170年的历史,如今小凤饼的传承棒交到了薛锐明手上,薛锐明做小凤饼40多年,2012年,小凤饼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薛锐明也被评为了小凤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薛锐明的女儿薛文婷也女承父业,已是广州市海珠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凤饼(鸡仔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蛋雕艺术简称“蛋雕”,是用各种雕刻方法在蛋壳皮层表面镂刻造型的工艺美术品。2013年,孙开福携作品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览,作品《蛋雕镂空系列》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9年,孙开福被评为广州蛋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
欧文,又称欧福文,现代手掌彩瓷山水画创始人之一,以手当笔,利用手掌、掌纹,手指、指甲、手臂,以不同部位协调运作,精确地利用掌纹肌理掌绘出形象逼真、立体感极强的画面。一只手犹如几支笔。业界称其为“岭南一宝”,美术界称之为“神掌欧”、“广州一绝”。
“多谢惠顾,新年好运!” 曾氏榄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广州榄雕的一部分。
赵艺明,广彩世家“赵兰桂堂”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广州市海珠区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院长,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
红木宫灯源于明朝,盛于清朝,由广州的宫灯艺人发明,“广式”之名由此而来。罗敏欣师承父亲罗昭亮,自小随父学艺,成为宫灯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罗敏欣是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她被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的代表传承人,而女儿也能够独立制作宫灯。
公仔纸就是画满公仔的硬纸板。公仔乃粤语,意谓人物。一张八开报纸似的硬纸板,大小如火花,上面画着各式人物,大多取材于著名古典小说、连环画、漫画、影视作品等等。公仔纸背面一般会印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有故事、歇后语、名言、古诗、谜语等,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对小朋友的文化知识的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州地区的婚嫁习俗,传承了中国传统婚俗,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学习一下,很有意义。
迎春花市,不仅是一个看花、赏花、买卖花卉的地方,更是人们传递希望、祝福和美好愿景的温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