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除夕
文/细雨
记忆中的除夕,总是被一层温馨而浓厚的年味紧紧包裹着。那时的日子呀,慢得像是一首悠长的老歌,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幸福舒缓且悠长的旋律。
年三十的下午,母亲早早的就已经忙碌开了。她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在厨房里擀皮、调馅,手法娴熟得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不一会儿,一个个胖嘟嘟、白生生的饺子就整齐地排列在了案板上,像是等待检阅的小士兵。
第一锅饺子刚下锅,这时,父亲会从院子里拿来一挂长长的鞭炮,小心翼翼地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火星四溅,我们小孩子则兴奋地捂着耳朵,既害怕又好奇地凑近,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鞭炮声中,还不忘低头在地上寻找那些未燃尽的小鞭炮,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准备晚上继续我们的“小火药库”探险。
饺子出锅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母亲总是先盛一碗,用筷子轻轻掐起一个,高高举起,然后走到院子里,对着天空和四周念叨:“过年了,都回来吃饺子吧!”这是传承已久的风俗,我不懂蕴含着什么,至今还在延续……
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饺子,搭配着几道家常小菜,简单却温馨至极。吃过饺子,我们这些孩子就像被解放的小鸟,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挨家挨户地疯跑着玩。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糖果、瓜子、小零食,一样样地被塞到手里,心里那叫一个美。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火炉旁,开始了“熬年”的传统。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大人们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或听或玩,偶尔插上一两句天真的话语,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外面的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提醒着我们年的欢乐和喜悦。
那时的除夕,没有复杂的仪式,却充满了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它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喝越有味,那时候的年味十足,即使只有一天,那才叫幸福,只是太快了,快的只剩下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