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二)贺铸的生平
3,学术文化活动(3)
其三,诗文创作
贺铸文学创作的成绩是多方面的。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谓其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
据宋·程俱《贺公墓志铭》记载,他身后留有诗集二十卷,文数十百篇。可惜的是,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1129—1130),金人渡江南侵,一度攻占常州(今属江苏),贺铸所著文编,太半为金酋掳去,独巾箱中有《诗集》前集别本,仅而获存。
此编凡九卷四百九十四首。孝宗乾道二年(1166),邯郸(今属河北)寇翼自贺铸之孙贺承祖处借得传写。后又为晋陵(今江苏常州)胡澄所转录,并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刻置邵州(今湖南邵阳)郡斋。其所新得贺铸佚诗《留题左顾亭》二首,仍附载集后。
既而有人箧藏此集十卷本,原亦自贺家抄出,为胡澄校其所刻,发觉九卷本盖缺近体长句(按,即七律)一卷五十八首,又古风一首、七言绝句二十首。此外更有贺铸次子贺廪所辑后集补遗二十七首,亦为九卷本所无。其人遂并此两项悉以录寄,胡澄乃目为“拾遗”,于绍熙四年(1193)续刊刷印。
今传《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一卷、《后集补遗》一卷,凡六百零二首,或抄或刻,其源即出此宋本。
贺铸作诗,态度十分认真。据《诗集》自序,截至哲宗元祐三年(1088)亦即他三十七岁时,所赋已不下五六千篇,然前此率三五年一阅故稿,为妄作也,即投诸炀灶,灰灭后已者屡矣。因此,他三十七岁前的吟咏,仅筛得二百六十八首编入《诗集》,尚不满实际创作数的二十分之一。这颇有点对自己并对后来读者负责的气魄。
至于他在诗歌创作技艺上的追求,同时代人王直方《诗话》中记载得很清楚: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癖。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莫失。
所作虽未必完全达到了这些标准,但大体而言,去此不远。
程俱《贺方回诗集序》评曰:其五字八句诗(按,即五律)锻炼出入古今,为集中第一。其馀大抵名家作也。杨时《跋贺方回鉴湖集》则称其托物引类,辞义清远,不见雕绘之迹,浑然天成。方回诗益工,名日益高,足以传不朽矣。可见贺铸在北宋时就有诗名。
而胡澄在跋《庆湖遗老诗集》时追忆道:贺公诗词妙天下,幼年每窃闻诸老称其名章俊语。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〇《题跋·徐总管汝乙诗卷》亦云:元祐间最为本朝文章盛时,荐之于郊庙,刻之于金石,被之于歌弦者,何其众也。惟贺方回等不缘师友,颉颃其间,虽坡(按,东坡苏轼)、谷(按,山谷黄庭坚)亦深嘉屡叹。警联快句,余少传诵,老犹记忆。据此,则南渡近百年来贺铸诗犹在蜚声。
入元后,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七仍言贺铸诗铿锵整暇,余独爱之。
下逮有清,贺裳《载酒园诗话》乃云贺铸诗胜绝。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一《庆湖集》亦谓其诗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称其为人。全编《例言》中甚曰:余少时最爱贺方回诗,手抄一编,时时雒诵。兹汇刻宋集,因取《庆湖集》为百家之冠。
凡此都说明,爱重贺铸诗者,宋以后也不乏其人。
【附注】
〇关于《庆湖遗老诗集》在南宋的流传与增补过程,详见集后宋·寇翼、胡澄跋记。
〇王直方《诗话》记贺铸自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一事,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贺方回》、何溪汶《竹庄诗话》卷一《讲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口诀》、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一〇《贺方回》等。
〇程俱《贺公墓志铭》曰:贺铸有《鉴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它文数十百篇。据此行文语气,则其文似未编入集中。然《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七又载贺铸《庆湖遗老集》二十九卷。若非文字有讹误,则所多九卷中当包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