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尔雅,本名张晓敏。华裔女作家。生长于四川雅安青衣江畔,现定居于美国加州蒙特瑞湾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第17届秘书长,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等多个文学社团会员,《世界华人周刊》“旧金山专版”执行主编、曾任《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特约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青衣江的女儿》、《阳光如赊》、《谁念西风——尔雅散文自选集》、《香水百合——尔雅小说自选集》,主编《程宝林诗文论》、《大疫中的爱与恨》等,作品发表于海内外各报刋杂志及文学网站,被收入几十种文学选集,获海外华文著述奖小说类首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川味香肠
尔雅
最深记忆的过年还是童年,外婆总是做许多好吃的:甜烧白、咸烧白、梅菜扣肉、糍粑等,提前做好许多,过年期间随蒸随吃;香肠腊肉更是煮好了,与胬猪头板鸭薰鹅等盛在沥米的筲箕里,嘴馋时顺手切来当零食。菜板是很有些年头的,沉重、油光、乌棕色的圆树墩,树墩上有菜刀,长年平放在灶台旁的厨桌上。
外婆做的川味香肠真是好吃呀!有猪肉香肠和牛肉香肠,过年前早早灌好了,便挂在厨房屋梁橫竹竿上,任其风干。大约一两周后,外婆会不时割几节下来,蒸了切盘,油浸浸香喷喷。因平常日子痨肠寡肚,所以这过年前的香肠是最好吃的。
居家美国萨利拉斯,这里没有华人超市,如今年关将近,也无过年气氛。可我却无端回忆起小时候外婆做的香肠,想着想着,竟把我的馋虫“逗”出来了。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决定自力更生,自制川味香肠。在Costco(好市多)买了五花肉和瘦肉。以我小时耳濡目染的经验,灌香肠的猪肉最好肥瘦适中,若肉太瘦,做出来的香肠会太干太柴,缺乏油气,不好吃。另外盐、胡椒、五香粉、辣椒粉、冰糖、白酒等都是日常居家现成的,肠衣也是有的。可是,制作川味香肠的秘密武器、不可或缺的花椒,却是难点。别说西人超市里无花椒这种东西,他们甚至以为是“麻醉品”。即使在旧金山的华人超市,所谓的花椒也是名不符实,即不麻也不香。
幸运的是,我的冰箱里还“珍藏”着少许花椒,那是三年前我从成都带回,平日里“省吃俭用”留下来的。因保存得当,买时新鲜又优质,所以打开来依然芳香浓郁、香麻可口。
我与先生通力合作灌香肠,我一边灌一边感叹花椒的来历:这些花椒是琼表姐和金表孃分别送的。因她俩得知我想带一点花椒回美国,便不约而同去选购了最好的汉源花椒。花椒粒大饱满、色泽红润,如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相隔三年,琼表姐已于前年年前病逝;金表孃患了老年痴呆症,已认不清人。当时因疫情阻隔,我没能回去看顾她们,心中甚是难过与不舍。
记得有年夏天我回成都,与琼表姐逛街后在一小餐馆午餐,午餐快打烊了,她点了一桌好吃的,可是我的眼光却飘到相临不远,老板一家的饭桌上——那盘诱人的川味香肠!表姐顺着我的眼光看过去,心领神会。她想为我点一份,却被告知,是老板自家过年时的私人存货,并不在菜单上。结果,聪明机灵的表姐,硬是说服人家热情地从盘中分出一些给我吃。
久居海外,常期盼能与国内亲朋相聚除夕,温馨过年。因为,年,最好在家乡过,才有年味;川味香肠也只有在家乡吃,才最是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