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麒麟
文/扬州刘文迅
麒麟这种子虚乌有的祥瑞动物,说它象鹿,有尾,有鳞甲,言之凿凿。《春秋》里有句话:“西狩获死麟”。说的是,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在山东巨野附近狩猎,打死一只头生独角,身上长麟的怪物。麟者,仁兽也。孔子大惊失色道:“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又曰:“吾道穷矣。”
传说也好,记载也罢,麟寓吉祥。今人尚有打造金、银、铜、玉坠等信物,上面就有麒麟模样。挂在儿童脖子上,祈求岁岁平安。每年过年中国民间就有扎麒麟拜大年的习俗……
而唱麒麟,则是老扬州传统年俗中,又一种祈福表现方式。过去,农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城乡都有人唱麒麟。扮演麒麟者手舞足蹈,伴跳者打竹筒、连枷动作,还有人敲锣打鼓。前后几个人沿街穿巷,走村串户唱些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话,讨些赏钱。表演的人数或多或少,两三个、三五个、七八个人不等。赏钱多少,并不计较。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时期,乞丐讨食,并无麒麟装扮。只是肩头披马褡、打竹筒,唱麒麟调唱到门上。粮食再紧张,人们亦给几块糕几个馒头,图个来年好收成。
现在,不愁穿、不愁吃、不愁住,出行有高铁。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人人有感。过年过节,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不是玩智能手机、看彩电、上网打电脑,就是开轿车旅游。好像唱麒麟,看演出的人,越来越少。换成舞龙狮、玩大湖船,跳秧歌的不少。扬州头桥老街上有位九十岁耿老,17岁就会唱麒麟。至今,犹存道具麒麟。那是他亲自动手扎的,扎得结实、形象、逼真。己亥岁杪,想重新糊一下,留给传承者续用。谁知,每年过年所糊麒麟用不上。蛇年春节了,又派上用项。词乃乡间文人帮助整理,编得通俗,顺口,与时俱进:
锣鼓一敲咚咚响,农村政策暖心肠;
国泰民安解贫困,共同富裕奔小康。
锣鼓一敲笑哈哈,条条大路通罗马;
城乡建设一体化,机场高铁村口望。
锣鼓一敲闹洋洋,中华儿女斗志昂;
新年处处新气象,五湖四海齐欢唱。
耿老扎麒麟的手艺,传承得栩栩如生。演唱者,则。“青出于蓝胜于蓝”。一后生在里面躜动,锣鼓声中,随麒麟词曲或上或下,或前或后,能舞得观众哈哈大笑。《唱麒麟》这是今年过年时候,我们中国扬州老头桥乡村(民间习俗)将会编排展现一道新时尚的风景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