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华夏大地深陷战争的泥沼,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在这动荡的时局下,祖籍洛宁马店的李海照,为了谋求一线生机,携家带口迁至豫西山区下峪的草沟,在这偏僻之地艰难定居,期望能躲避战乱的纷扰,寻得一份安宁。

惨案发生地:洛宁县下峪镇西草沟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1944年夏初,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到了下峪这片土地。一时间,枪炮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恐惧如乌云般笼罩着整个村庄。老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拖家带口,向着草沟一带的南山奔逃,人们面色惶惶,口中念叨着“跑老日”,那是一段充满绝望与挣扎的岁月。
在这混乱之中,故东村的恶霸王国基的护兵王松河出现了。他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嚣张气焰,驱赶着骡马,驮载着上千斤的小麦,浩浩荡荡地运到草沟的庙上,随后强行藏于李海照家中。
王松河并放下狠话:“我的粮食要是少了一颗,就将全村杀个鸡犬不留!”那冰冷的话语如同毒蛇一般,在李海照的心头缠绕,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与无奈之中。
时光流转到1944年秋,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开进了草沟。他们身着朴素却整洁的军装,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正义。由于战事的需要,八路军开始向当地村民征粮,以维持部队的生计和战斗力。当地的长者李惟庸,一位面容沧桑却心怀大义的老人,主动站出来协助征粮工作。
当他们来到李海照家时,李惟庸看到了那一大圈小麦,心中不禁起疑,便问道:“这是你的麦子吗?”
李海照心中一紧,犹豫片刻后说道:“是。”
李惟庸作为海照的堂叔,深知此时局势的严峻,他看着海照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要实话实说。”
在李惟庸的劝导下,李海照最终道出了实情。八路军得知这是洛卢抗自卫军副司令王国基的卫兵的粮食后,基于对土匪恶行的了解,断定这必定是他们抢夺来的民脂民膏,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一大圈麦子全部运走,准备用于更有意义的抗战事业,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一份保障。
再说,开封沦陷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刘茂恩,经洛宁、卢氏向西撤退。路过故县时,王化南、王希仲父子,把他们接到故县河东寨上,蒋鼎文看到王希仲有地方武装,就提议,组建洛卢抗日自卫军,并任命王希仲为总司令,王国基为副司令。
他们把洛宁县的几乎所有地方武装都收编了,组成六个支队,人枪千余,气焰正盛,匪气更重。
这些人抗日不积极,对共产党八路军却有深深的敌意。当王国基接到“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草沟一带活动”的探报时,当即派出两个小队50多人,由王松河和谢书堂带队,气势汹汹地进南山追打八路军。
然而,八路军小分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迅速撤进了深山,向着卢氏方向而去,消失在了茫茫山林之中。
王松河扑了个空,当发现自己藏在李海照家的一圈小麦也被八路军运走时,顿时暴跳如雷。恼羞成怒之下,将一腔怒火全部发泄在了李惟庸身上。
他们把李惟庸像拎小鸡一样吊在房梁上,手中的皮鞭不停地抽打在老人的身上,口中恶狠狠地追问:“八路军把粮食弄到哪里去了?”
李惟庸紧咬牙关,双眼怒视着这些土匪,坚决拒绝回答。
皮鞭一次次落下,老人的衣服被抽打得破碎不堪,身上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地面,但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
王松河见从李惟庸口中得不到任何消息,更加疯狂地报复。他们残忍地将李惟庸拉到孟家沟,随着一声枪响,老人倒在了血泊之中,生命就此消逝。
但悲剧并未就此结束,这些丧心病狂的土匪又将毒手伸向了李惟庸的家人。他们又将李惟庸的三子全星、四子全温、五子全学等三人抓住,押送到孟家沟口,一阵乱枪扫射,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土匪的枪下倒下,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只留下了亲人悲痛欲绝的哭声回荡在山谷之中。

血案枪杀现场:西草沟孟家沟沟口
土匪们仍不罢休,继续追查老二全水的下落。邻居张楞被土匪抓住,土匪逼问他全水的去向。张楞心中虽充满了恐惧,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他去柳树沟烧炭去了,昨天才回来拿了些口粮又走了,短时间不会回来。”
土匪不信,要张楞带路去抓人。张楞看着这些穷凶极恶的土匪,灵机一动说道:“深山老林里,路不好走,现在是晚上,恐怕在老林子里转迷了路。”
土匪们听后,心中也有些忌惮,犹豫再三后只好作罢。
土匪返回时把李家所有的牛、马都牵走了。路过草沟下坑,看到李惟庸的长子丙全在地里干活,就把他抓住,用镢头砸死在村头。
土匪们撤离后,张楞心急如焚地跑去给二子全水报信。他找到全水后,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说:“孩子,千万不敢回啊!那些土匪太凶残了。”
全水听闻父亲和兄弟的噩耗,悲痛欲绝,泪水夺眶而出。他望着家的方向,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在这深山之中,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为了活下去,为了不让家人的牺牲白费,他选择了隐忍,连父亲及哥弟的丧葬都没有参加。

草沟新貌:草沟村党群服务中心
草沟惨案发生后,整个村子被阴霾笼罩,其中李家的遭遇更是让人痛心不已。李家父子五口在这场惨案中不幸丧生,二儿子此前外出躲难,生死未卜,家中仅剩下无助的妇女和年幼的孩子。
在这艰难时刻,堂兄堂弟宪章、全章及家人、邻居纷纷伸出援手,帮忙料理后事。可叹的是,家中贫困,仅能为李惟庸老人勉强置办一口薄棺,而他那四个年轻的儿子,只能用苇席卷裹后便匆匆下葬。
出殡的那一天,寒风呜咽,李家的妇人和孩子哭声撕心裂肺,那哭声,仿佛要穿透云层,诉说着无尽的悲痛与绝望,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落泪,场面凄惨至极,让人不忍直视。
这场悲剧,也成为了草沟惨案中一道深深刺痛人心的伤疤,久久难以愈合,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场灾难的残酷与无情。
这就是王国基,杀死李姓父子五人的血腥惨案。这段历史如同沉重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也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它见证了战争时期土匪的残暴与百姓的苦难,更让人们铭记了那些为了正义和生存而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
岁月悠悠,草沟的山水依旧,但那段惨痛的历史永远不应被遗忘,它时刻提醒着后人,珍惜和平,守护正义,不让悲剧再次重演。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洛宁城事》《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