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约过大年
作者:乔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街头巷尾渐渐挂起红灯笼,当空气中弥漫着炸年货的香气,蛇年的脚步便越来越近,年味儿也愈发浓烈。
城市中高楼大厦装上了彩灯,霓虹灯下的门头的各种装饰熠熠生辉。商场里播放着欢快的新年曲,打折促销吸引人们购置新衣,大人小孩穿梭其中,试穿新衣的喜悦溢于言表。集市上,人潮涌动,叫卖声、欢笑声交织一片。五彩斑斓的年画摊前,人们挑选着寓意吉祥的胖娃娃、威风凛凛的财神,为家中墙壁添彩增加吉祥气份;花鸟市场里,娇艳欲滴的水仙、枝繁叶茂的金桔,被捧回家中,给冬日居所注入鲜活生机。还有那琳琅满目的年货,坚果、糖果、蜜饯,装满一个个竹篮,承载着甜蜜富足,为新春备足口福。公园里,新春灯会提前点亮,形态各异的花灯,有灵动的蛇形灯寓意着乙巳新岁的灵动朝气,还有传统的宫灯展示古韵遗风,漫步其间,如置身梦幻灯海,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定格团圆时刻。
在乡村,过大年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民俗盛宴。年关将至,清扫庭院是迎接新年的首要仪式,家家户户挥帚洒扫,把旧年的尘埃与疲惫一并驱离,让家的角落都焕然一新,窗明几净间透着清爽与希望。写春联更是年俗的“点睛之笔”,饱蘸墨汁的毛笔在红纸上舞动,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写下对来年的美好祈愿,“乙巳呈祥,瑞气盈庭家宅旺;新春送喜,和风拂面福源长”,待墨干后贴上大门,喜庆便扑面而来。杀年猪,那是孩子们既害怕又期待的场景,肥猪出栏,邻里互助,在热闹的吆喝声中,新鲜的猪肉被分割,一部分制成香肠、腊肉,挂在屋檐下,在冬日暖阳的轻抚下,慢慢渗出油脂,散发着诱人的醇香,这是专属年的味道。

除夕,对联贴上了,窗花贴上了,各样带着“福”喜庆的年画贴上了,土地爷、财神爷,灶王爷各路神明敬起了,香烛点明,红红彤彤。厨房里烟火升腾,一家人齐上阵,剁馅包饺子,硬币、红枣藏在其中,谁要是咬到,来年定有好运。长辈们守着炉灶,慢炖的老母鸡、红烧的鲤鱼,香味飘散,勾动着馋虫。夜幕降临,阖家围坐,电视里春晚开场,桌上佳肴满席,举杯相碰,敬过往、贺新春,亲情在欢声笑语中升温。
大年初一儿童们拍手唱起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看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都热闹”,街巷里,舞龙舞狮的队伍活力登场,长龙翻腾、雄狮跳跃,锣鼓喧天,所到之处,人群簇拥,喝彩不断,将新年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电影院里,新片云集,一家人观影度年,在光影故事中共享温馨。
大年初二基本上都是走亲戚,相互问好,了解今年的收成,谈谈来年的打算,客客气气,欢欢乐乐,喜庆无比。
无论是乡村质朴的年俗,还是城市时尚的新春,过大年,都是心之所向的团圆奔赴,是华夏儿女传承千年的精神归巢。在这新旧交替之时,让我们怀揣梦想,沐浴着蛇年的祥瑞,迈向新程,岁岁欢愉,年年胜意。
作者简介:乔春,陕西周至人,从教39年,多次获得学科奖励。工作之余爱好文学,成功编写《百家碎戏》一部,先后在《周至报》《教师报》《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组工之友》等报刊发表诗歌,言论百余篇首,作品获奖多个。“人间仙果哪里找,金周盛产猕猴桃”宣传语获奖广为流传。2022年起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其中2022年6月撰写的“青山绿水,秦岭最美”获秦岭中央国家公园宣传语征文优秀奖;2022年12月获“华夏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23年参加“中國好文章”大赛获奖并被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称号;2024分别获得全国“新春奖”原创词曲电视网絡大赛和第六届“玉兰杯”新创文学网絡电视大赛两个铜奖;2025元月获华夏诗书画家第六届全国诗歌赛优秀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