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李万全唐晓璞)“艳娜,今年你怎么从胡茄庄拉回来这么多粉条,这几十箱粉条你家能吃几年吧。”“俺家吃不了这些,都是邻里街坊要的,我从俺娘家给他们拉回来,有的都要好几箱,说这粉条不参假,很好吃,箱子包装也好看,过年串门也能用。您要是要了,下次去了也给您捎点。”这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小沈河村的村民谈话的场景。
1月22日,在宝丰县大营镇胡茄庄村,村民们正忙着加工、晾晒纯手工红薯粉条,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和谐的景象。数九隆冬,村民正忙着加工红薯粉条:红薯淀粉经过多次糅合后,放到漏斗里,一根根粉条就落到下方滚烫的热水里,白色的淀粉条很快变色,立马又进入凉水里。制作好的粉条放到冷库进行冰冻,再经过一天晾晒。在晾晒场,长长的绳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粉条,成为冬季的一道风景。大营镇胡茄庄的粉条产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该村粉条加工者坚持传统工艺生产传统风味的粉条,从红薯的种植、收获,到红薯的蒸煮、过滤、晒浆、煮浆、牵粉、晒粉、切丝、晾晒,十余道工序保证着粉条的品质,每一根红薯粉条都保留了最原始、最纯正的口感,这种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
“我家做手工红薯粉条已经20多年了。这在我们村里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大家到冬天都下红薯粉条,加工红薯粉成了村里一大特色。”一捆捆红薯粉丝整齐地晾晒在张大爷家的小院里。
“每到腊月,俺们胡茄庄的红薯粉条都成为畅销品,是大家年货清单上的必备品。俺村的粉条遵循品质至上,传统手工制作,销售口碑很好。你刚才看到的那一箱箱装车的粉条都是电商公司订购的。现在很多电商经营者都把我们胡茄庄的粉条作为本地特色产品挂在网上销售。今年俺们胡茄庄的粉条产量比往年更高,主要是加工从业者比往年又多了六七家。截至目前,全村粉条加工者有15家,从业人员100余人,预计今年全村粉条产量超过30万斤,销售额能达到300万元。”胡茄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红霞向笔者介绍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过硬是建强‘五星’支部的关键。我们大营镇一定会把粉条加工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产业做好,把红薯深加工产业做强、做精,把粉条变成致富的‘金条条’,让群众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大营镇党委书记李凯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