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守护先生的简历
执行总编韵芘胡桂芹对联导读:
守恒定律自然界
研古藏书唯易经
我研习《易经》的前前后后
作者:一生守护
我于2023年7月退休,在位时忙忙碌碌,八小时以内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自控,都在忙于工作。正式退休后,觉得一片“空荡荡”,甚至感到“无所事事”,一下子不知道干什么才好。在网络上,我参与了《易经实战传承班》的学习。为此,我也想借网络空隙把学习《易经》的前前后后“路径”回顾一下。
首先,此次参加学习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往大里讲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份文件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无疑是值得我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二是往小里说是为了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在位时真的忙忙碌碌,退下来后确有“手无着处”之感。参加《易经》学习后,感觉特别的充实。三是往长远看这种学习精神可以影响到晚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的晚辈在知道我学习《易经》后,不仅大加赞赏,而且还在他们的同事、朋友中广泛宣传。我的这一举动,影响带动了一大片。
第二,他人退休生活给我的启示。如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1.6亿人左右,退休后的生活确实形形色色,但80%以上都呈现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状态,有的甚至没过两年身体大毛出来了。我在与一位厅级退休干部聊天时,他说:“退下来后,不找点事做,整天在家里憋着,很快完蛋。”类似于这位领导讲的,不少人在刚退休没几年就见“马克思”去了,非常可惜啊!真正有知识、有文化、有底蕴、有能力的人,退休后的一二十年才是最辉煌的时期。那种退休后无所事事之人,大多因想得过多而饱受老年病的困扰,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虽看似充实,实则在深陷其中之后损害了身心健康。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他们或投身于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或撰写回忆录,记录一生奋斗历程,或宣讲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纪国法,或为学生及家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人的选择和经历让我深受触动。我深深意识到:退休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我选择以学习来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而《易经》则成为了我研习的首选。
第三,《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给予我独特的魅力。其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指引。历代文人学士皆将《易经》视为必读经典,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子曰:“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易经》的实用性和智慧性。虞世南也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孙思邈则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新桂系”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张淦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时,在一次与管理人员聊《易经》时,他对大家说:“当今之中国,就两个人懂易经。”问:“哪两个人?”他指指自己的鼻子。再问:“还有一个呢?”他说:“毛泽东。毛泽东如果不懂易经,他是写不出《矛盾论》的。”当此话传到毛泽东耳朵里后,毛泽东对周恩来等人说:“广西这个才子啊,高抬我啰。”然后毛泽东又对周恩来说:“帮张淦买一本易经,要亁隆版的。”不用说别的,仅从上述这段对话,就不难看出:伟人就是伟人,看他那种对人、对事、对知识、对读书的重视程度便让人不服不行啊!所以,我自然地把退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研习《易经》了。并且收获满满,感悟颇多!
总之,我认为,通过对《易经》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宇宙与人生的本质,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智慧,提高自己的判断与决策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同时,还能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滋滋有味、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