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礼俗中国
从小年辞灶说起
胡春雨

小年也是年,是年就不小。在年俗那里,蕴藏着一股不竭的神力:它穿越万古而来,纵贯九州而去,在岁月轮回的节点上鼓铸不已,把所有自命炎黄子孙的人,熔冶年俗之中。而后一笔绘制了欢乐祥和的色调,一笔题写了敬天法祖的深意。于是不知不识间,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融入天下风俗,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绽放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
年之为年,总是与除旧布新联系在一起,来自生生不息、追求美好的热情与达观。于是,一个“忙”字成了春节的主基调,上到精神层面的祭祖敬神,下到现世层面的人伦日用,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把生活的各方各面,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个忙,就从小年开始,全家上下齐上阵,干干净净推开了年的门槛。如果不忙,还有年味么?今年的年,找到了一位走散多年的老神仙——灶王爷。汉代《释名》云:“灶,造也,创食物也。”几千年下来,老神仙隐身灶台之中,陪伴我们品啜人间百味,营造美好生活,自然是最熟狎的神明之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神之间一向处得很融洽。
只不过,我们这代人从反传统的传统中走来,在新文化新世界的创世运动中,一度走过了头,曾把神明与迷信、民俗与愚昧捆绑到一起,对神仙们待搭不理,自然就谈不上敬不敬、亲不亲了。可是当神明与我们渐行渐远,倘若春节只剩人情往来、物质享受,这个节日还有多少生命力呢?于是人们一年年惊呼年味淡了,尽管停不下过年的脚步,却又充满无奈与不甘。《礼记》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而至也,自中出生于心也。”这个世界上,人们除了物质生活还需要精神生活,心灵的世界往往更深刻、更灵动。春节礼俗与民间信仰,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我们的时代科技昌明,人类以理性的眼光洞察着世界的奥秘,早已不肯俯伏于神明的鼻息之下。但所谓理性,不仅是测度万有的工具理性,更是安顿身心的人文理性。在中华文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血气心知之性、仁义礼智之美。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倘若因物质力量的膨胀淡漠了固有的心性,那就舍本逐末了。《左传》云:“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我无从确知,三维时空之外是否真有超验的神明,但至少相信,中国人所谓神明一定来自不朽的文化精神,代表着人间正道:当精微无形的精神世界可感可触,让心灵的期冀有所凭藉,让信仰的力量有所寄托。
早在汉代的《白虎通义》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处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可见神由人封,因为门户、饮食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关乎人伦日用之大,人们才需要安排一位神明主管,从而以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天道的敬畏、对福泽的珍惜。用《荀子》的话说:“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通过精神生活发挥化民成俗之用。在先秦的祭祀礼仪中,“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五祀与五行观念相匹配,而加工熟食的灶台,当然与生活用火密不可分。如果说,五行代表了中华文化以人的立场对世界的整体把握,那么火的力量让人类走出茹毛饮血,照亮文明的时空。对生活用火的感恩与祭灶的习俗的结合,也就不难理解。
但美好的生活终究由人类自己创造,离不开良知的鉴察。东汉经神郑玄就郑重其事的说过,灶王爷“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到了民间变化为灶王爷身边的两位侍神,一个手捧“善罐”,一个手捧“恶罐”,在人们内心深处随时记录着善恶,决定福报还是报应,这就不仅是外在的法律制裁可以取代了。毕竟无论中外,总是善与恶的观念,在深处奠定着人类文明。到了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晋代《抱朴子-内篇》说的更明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根据家人罪过大小决定削减多少阳寿,难怪灶王爷还有“东厨司命”的头衔,比基督教的末日审判还要更进一步,这就不是守护饮食健康这么简单了。《周易》有句名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就是天道循环,只不过让高深的哲理染上了烟火气,让人们自觉践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道理。

几经辗转,在礼俗中国的演进中,灶王爷从国家祭祀走进千家万户,从夏季祭灶落户春节民俗。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原本负责监察的灶王爷也变得通融起来。于是人们摆上糖瓜,设法黏住灶王爷的嘴,请他上天交差的时候,在老天爷那里多美言几句。估计灶王爷也就甜到心里,对朝夕相处的子民们多了点关爱、少了点明察,也算人性化执法了。但原则还是要讲的,据说灶王爷是把灶台上的灰尘当记事本,人们总要打扫干净才能说得过去,于是成为忙年的开始。《朱子家训》开篇就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勤勉恭敬的态度,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始,可见春节民俗总是以最灵动的方式,塑造着中国人忠厚睿智而又积极达观的精神。
在春节的日子里,灶王爷往返上天与凡尘之间,与财神、门神等各路神仙一道,从不同纬度贯通着天与人的关系,不外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元命题。从而告诉我们,人类生命原本是天道循环的一部分,在上天面前既无需战战兢兢,也不许妄自尊大,只需要做好自己,营造美好的生活。《礼记》云:“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言内顺于己,外顺于道也”,这就是春节民俗信仰与祭祀文化的深意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春节,让岁月在美好中开始,用生活的智慧,美化天下风俗。
黄帝纪元四七廿一年腊月廿八思农于海右鹊华堂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