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二)贺铸的生平
3,学术文化活动(1)
贺铸在《宋史》上是被列入《文苑传》的。他之所以闻名当时、流誉后世,与他在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贡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一,藏书、校勘
贺铸是北宋著名的藏书家暨校勘家。宋·叶梦得《贺铸传》记其家藏书万馀卷,手自校勘,无一字脱误。宋·程俱《北山小集》卷二《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简吴兴江仲嘉》诗八首其二《贺方回铸》亦说他:
低头向萤窗,有类鹤在樊。
雠书五千卷,字字穷根源。
颇携未见书,过我樵无烟。
《贺公墓志铭》仍谓其雠书至万卷,无一字一画讹阙,老且病,犹搰搰不置。
以上殆为贺铸晚年退居吴下时,远离尘嚣,藉读书校书以自娱,杜门遂老的生活实录。然而他之醉心于校理古籍,并不始于暮齿。早在哲宗元祐七年(1092)秋冬间卧疾京师时,他就手校过《吕氏春秋》。绍圣三年(1096)七月寓居汉阳(今武汉市长江以北)时,又校《陶渊明集》。绍圣四年(1097)、元符元年(1098)在宝泉监钱官任,与当时流寓汉阳的诗人潘大临(字邠老)颇多往还。《庆湖遗老诗集》拾遗有丁丑(即绍圣四年)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赋《潘邠老以长篇求假吾书以副本送之》一篇,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引潘大临赠贺铸诗则称其“诗束牛腰藏旧稿,书讹马尾辨新雠”。可见贺铸此期间公退之馀,仍校书不辍。清·吴衡照感叹道:古之武臣工诗文者有矣,其丹黄好典籍者,惟方回耳(《莲子居词话》卷一)。这倒也是校雠学史上的一个特例。
贺铸所藏万卷之书,固有一部分得之于祖传,但他本人积年增庋者当亦不在少数。他以中人之财力,惨淡经营,竟至收弆宏富,卓然见称,已属不易;又数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研读,精校细雠,孜孜不倦,矻矻以勤,那就更其难得。靖康之变,中原沦陷于金人铁蹄,北宋王朝的大批珍贵图书一旦损失殆尽。高宗南渡后重兴秘书省,适闻贺铸子孙鬻其故书于道路,遂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诏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守臣悉数收购,以充实三馆。同年四月,贺铸次子贺廪即献书五千卷。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记载,这些书籍皆经贺铸手校,非如一般藏书家之贪多务得,舛谬讹错。由是观之,他对古籍的保存和董理,其功厥伟,不可没焉。
【附注】
〇萤窗:《晋书》卷八三《车胤传》曰: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〇鹤在樊:樊,关鸟兽的笼子。
〇樵无烟:言家贫。唐·贾岛《朝饥》诗曰: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
〇搰搰:形容用力。
〇元至正嘉兴路(今浙江嘉兴)儒学刊本《吕氏春秋》目录后有贺铸跋:右《吕氏春秋》,总二十六卷,凡百六十篇。馀杭镂本亡三十篇,而脱句漏字,合三万馀言。此本传之于东牟王氏。今四明使君元丰初奉诏修书于资善堂,取大清楼所藏本校定。元祐壬申,余卧疾京师,喜得此书,每药艾之间手校之。自秋涉冬,朱黄始就,即为一客挟之而去。后三年见归,而颇有欲得色。余亦心许。得官江夏,因募笔工录之,竟以手校本寄欲得者云。镜湖遗老记。
〇诗束牛腰藏旧稿:称赞贺铸诗作宏富。诗稿成捆,粗如牛腰。
〇书讹马尾辨新雠:称赞贺铸能校勘古书。马尾,宋·曾慥《类说》卷一二引宋·秦再思《纪异录·颜鲁公尸解》曰:先太师(按,谓唐·颜真卿)书法,蚕头马尾之势。杨亿《君可思赋》曰:版急鹄头,书详马尾。宋庠《淳之九兄以仆承乏制曹幸联局事向当成绩猥辱裁篇谨抒拙诗以谢来贶》诗曰:马尾不知书画误,鸟声偏乐友心同。孙觌《辞免吏部侍郎状》曰:精神耗于忧患,屡惊马尾之书;名节坏于谤谗,孰听鼠牙之讼。李石《秋月》诗曰: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刘克庄《夜坐》诗二首其二曰:马尾动烦刊笔误,蝇头尚可就灯抄。佚名《叙事谢邓仓启》曰:儒生承误,还同马尾之书;俗子无知,辄肆鼠牙之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