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回家过年
邓怀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质朴的话语,承载着中国人对春节最深厚的情感,也诠释着回家过年的意义。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盛大的节日,回家过年则是这节日里最温暖的仪式。无论一年的奔波多么疲惫,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春节的脚步临近,家的呼唤便在心底响起。每一个游子,都如同归巢的候鸟,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奔赴那温暖的港湾。
我们追随古人的足迹,寻觅那被岁月珍藏的情愫,让思绪随着诗人的笔触穿越时空,与古人的灵魂对话,找到回家过年的夙愿。
一千四百多年前,隋朝诗人薛道衡在南方做官,这一年过年没能回老家山西,看到周围人举家团圆,归心似箭的他不由得感叹:“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一百多年后,唐朝诗人高适身在西北边塞,这一年的除夕夜,别人回家过年,他却寄宿旅馆,与寒冷和孤独相伴,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高适不由得感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从长安回老家江油过年。他出长安,经大散关过陈仓,越秦岭。全程一千八百里,花了整整一个月,路费就花了十二贯,相当于现在的三四万。怪不得他曾在诗中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古人的回家之路啊,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时光转眼三百年,来到宋朝的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镇江等地振灾,经过常州时,正值除夕,为了不打扰当地的官民。苏轼夜宿于运河上的一叶孤舟里,岁末年终,轮回交替,他独自与孤舟相依,更加感觉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易逝。苏轼不由得感叹:“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薪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回家的旅途,或许拥挤,或许漫长,但心中的期待却从未减少。在火车上,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家的轮廓在脑海中愈发清晰;在高速公路上,归心似箭,那一盏盏照亮归途的车灯,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方向。
明朝正统年间,一代名臣于谦任山西巡抚。新春佳节,他身在太原,与故乡杭州相隔千里。独在异乡,他却仍不忘勉励友人,这点寒冷不算什么,因为春天正在路上。“寄语天涯客,清寒抵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时光继续向前,又是一个三百多年前,清朝诗人蒋士铨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年前回到了家里。家中老母已经等了他很久,一见面就嘘寒问暖,问他在外面辛不辛苦。可纵使他有千难万难,又怎敢向母亲提半个字?母亲怕他受苦。而他又怕母亲担心。“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时光继续向前,一年又是一年,这一个又一个中国年,见证了无数人家的灯火团圆。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离合悲欢,无论千年之前还是今天。过年回家,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执念,因为故乡总有一个人在家里守候,总有一盏灯在为你而鸣。离家的路有千条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这条路穿越大江南北,穿越千年时空,穿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逢年关,跨越千山万水,向家而归。“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生,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回到家中,推开家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父母脸上绽放的笑容,孩子欢呼雀跃的身影,让一年的疲惫瞬间消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家的味道,每一句话都传递着亲情的温暖。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一声声“新年好”,是彼此最真挚的祝福;孩子们手中的红包,装满了长辈的关爱与期许。舞龙舞狮的队伍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独特浪漫。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亲情的盛宴,也是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力量。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家的眷恋,对根的追寻。在新的一年里,带着家的温暖和力量,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为了梦想,为了家人,努力拼搏。
邓怀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师范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教40周年,现在已经退休,爱好文学。在《赣东日报》、《江西教育》、《新时代文学精英智库》、《当代诗歌散文精选》,海外头条、北京头条、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当代作家联盟、名家荟萃文化传媒总部、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平台出版或发表过议论文、散文、诗歌、杂文、随笔等文章;2021年4月,荣获“石镇杯”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暨第11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铜奖”。
【主播简介】穆红,女,回族,笔名伊月儿,原籍陕西,旅居义乌,金华市作协会员,义乌市作协会员。喜欢徜徉文字间,与灵魂对话。现为笔墨天方平台授权作者;京津沪头条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