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区生活废弃物治理工作部
白手起“分” 让老城区长出新风尚
“以前只知道垃圾是怎么来的,现在终于知道了垃圾是怎么没的!”在可日“吞”5吨厨余垃圾的济南市中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受邀前来的市民在参观厨余垃圾的处理过程之后,不由发出感慨。
历经六年的沉淀,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迎来完美蝶变,如今已走在全市前列。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生活废弃物治理工作部的奋力拼搏。多年来,他们不断探索和努力,让垃圾分类工作于这片老城区上,开出了凝结着心血和汗水的芬芳的花。

从无到有 垃圾处理模式蝶变焕新
2018年,济南市被列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同年,市中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应运而生。
“小组办公室设在城管局,我们部门代表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全区37个职能单位、17个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生活废弃物治理工作部部长孔繁荣介绍道。

2019年是济南市全面深入贯彻垃圾分类国策的第一年,也是在这一年,孔繁荣从基建科被调至生活废弃物治理部,从“厕所革命”转战“垃圾分类”,“对我来说,这是荣幸,也是挑战”。
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彼时,孔繁荣和部门同事每天关注市里工作动态,同时查阅垃圾分类相关资料,尝试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在此过程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每座城市的人员构成、生活习惯、财政情况等各有不同,因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是不能照搬的”。
“没有案例可以复制,咱们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怀着坚如磐石的信心,孔繁荣带领部门工作人员化身一条条“小尾巴”,每天从早到晚跟随环卫工人,四处对垃圾进行收集、装车、运输,熟悉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晚上回家时,他们已是筋疲力尽、满身腥臭。
如此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对全区17个办事处的实地调研,孔繁荣渐渐发现了市中区垃圾分类的主要难点和症结所在——群众分类意识不足,尤其是存在“我分你混”的疑虑。“想要让分类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首先亟待解决的便是垃圾混装混运问题。”孔繁荣一语中的。
何以解决?“城建看有,环卫看无,而垃圾分类,既要看无,又得看有——分类设施和运输车辆都是必备的设施。”凭借大学时期建筑专业所学知识,孔繁荣开始带领团队立项各种基础设施项目。
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垃圾分类亭房选址阶段,他们经常遇到“邻避现象”。“很多市民既不愿意垃圾分类亭房建在自家门口,又不想投放点太远导致扔垃圾不方便。”孔繁荣说。
对此,他们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开碰头会,一条条梳理、一点点复盘:亭房选址是否合理?建设项目有没有及时公示?入户宣传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查找不足补短板,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种种努力,一座又一座美观大方的分类亭房代替了原有未设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市中区也有了自己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有了自己的四分类车辆,全区多项指标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去年年底,市中区还建成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2条数字化生产线,日处理量为20吨。”孔繁荣介绍,2025年,部门将以此为工作重点,完善可回收物处理体系,变废为宝,让垃圾分类成果惠及更多人。
多措并举 助推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
基础设施建好了,新的垃圾分类体系和流程也已形成,那么如何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孔繁荣带领团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
常言道,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孔繁荣邀请市中区各行各业的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垃圾分类工作流程,从垃圾产生后如何被分类投放到垃圾亭房中,到垃圾分类运输车辆都是什么颜色、是怎么跑的,再到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是如何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厨余垃圾的,事无巨细,一一进行介绍。


“看到大家流露出或惊奇或赞赏的目光,我心里明白,这事儿成了!”孔繁荣说着,语带自豪,“垃圾分类工作不是自娱自乐,光我们觉得好不行,关键得让群众相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单有认可还不够,孔繁荣带领团队想方设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每月第一周是济南市“有害垃圾收集周”,借此机会,他们帮助市中区各个社区引进第三方企业,推出有害垃圾兑换礼品活动。居民们踊跃参与,将家中的过期药品、玩具电池、化妆品等有害垃圾兑换成小礼品,真真切切地尝到了垃圾分类的“甜头”。

“市中区有害垃圾每月收集量均在1吨以上,多的时候能达到2吨——占到了全市有害垃圾月收集量的40%。”窥一斑而知全豹,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孔繁荣始终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鼓励部门工作人员“脑洞大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不是一味说教,就像你写春天,就不能只写春天。宣传工作,必须得想一些百姓愿意聆听、乐于接受的形式,说到底得让百姓认可这项工作并参与进来。”孔繁荣道。
他带领团队积极创新,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趣味比赛、辩论赛、互动游戏、话剧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此外还建成了济南第一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从此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有了属于自己的宣教阵地。


时光如水,岁月如流。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宣传体系,持续助推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使命在肩 倾心守护绿色家园
“对待工作我无怨无悔,对待家庭我却充满了歉疚。”谈及家庭,孔繁荣提起了一段往事。2021年,正当工作渐有眉目的时候,其年迈的父亲突发急性肠穿孔,被送至医院时已陷入昏迷。
“手术中下了两次病危通知,我背着母亲和医生谈话,默默签了字。”造瘘、还纳、疝气、肠梗阻……三年间父亲做了三次手术、住了四次院,身为独生子的他却因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守在床前尽孝。
“院里院外全靠老母亲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伺候。”孔繁荣眼中满是愧疚,“但是母亲没有责怪过我,而是对我说:‘孩子,你忙你的,有事我叫你’。妻子也同样支持我,说她会照顾好家里,让我安心工作。”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为他的工作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垃圾的历史便有多长,只要有人就会产生垃圾。也因此,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生活废弃物治理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可谓全年无休,且往往越到节假日便越忙,因为假期人们产生的垃圾数量会增多,再者他们将借此节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以求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看着居民们从抵触到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亲见市中区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我们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孔繁荣道。
播种育苗“小手拉大手”带动文明新风尚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固有优势,2021年,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市中区“全环境育人”教育品牌效应,与区教体局合作启动“种子计划”,面向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活动。

据孔繁荣介绍,五年来,部门和街道的授课足迹遍及全区90余所中小学,以及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培养出一批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垃圾分类教师团队,使其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垃圾分类的“种子”于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日常工作中,孔繁荣积极与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舜玉街道深具美术功底的吴国梁。“那年正值《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我就想着,要是能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创作几个系列漫画,该有多好!”孔繁荣回忆说。
于是,他多次拜访,双方逐步达成共识。从垃圾四分类标识的普及到故事情节的构思,二人开启了一场艺术与现实的碰撞,最终创作出少儿版垃圾分类连环画——《新编西游记》。

后来,吴国梁带着漫画,宣传足迹遍布省交通厅幼儿园、舜玉幼儿园、舜玉小学等学校。漫画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其所蕴含的垃圾分类知识也于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吴国梁带着他创作的漫画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垃圾分类达人热心市民组第一名。
垃圾分类需要无数小家的参与,孔繁荣的家庭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有一次,孔繁荣来到儿子就读学校进行垃圾分类授课,这引发了儿子的自豪感。“我对他说,想要赢得他人的认同,就要先从自己做起。”耳濡目染之下,儿子的生活悄然发生变化:吃饭不再剩下;把不用的玩具电池单独存放;主动收集归置快递纸盒……后来,儿子也加入了市中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他说要像爸爸一样,做有意义的事。”孔繁荣笑道。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分类没有‘局外人’,希望大家不做旁观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采访最后,孔繁荣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做好垃圾分类,为地球减负,为生活添彩。(李海凤)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