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炮
老滩

过了腊八就是年。尽管现在城市里禁放烟花爆竹,但偶尔听到一声炸响,就会想到年越来越近了。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过年可以放爆仗。一进腊月,就开始倒计时,缠着大人买爆仗。给了一毛五分钱,从供销社买来一包小红爆仗,一包一挂,一挂一百响,爆仗有圆珠笔芯一样粗,比指甲盖长一点。每天拆下三五个,犹如挤牙膏,放放过过瘾。
腊月二十三是邻村大集,人多又无秩序,集市上人挨人、人挤人,要不是紧紧拉住大人的手,立马挤丢。
我最向往的是爆仗市,到了集上,恨不得一步迈进。看吧,每个摊主都手持一杆长长的杆子,挂着鞭炮(成鞭的爆仗),起劲叫喊着,燃放者,看谁的鞭炮更响。放的是白皮的,有大拇指粗,一扎长,震天响,还闪着电光,真过瘾。只见一摊主一边挥舞着手,一边喊着,“泰山高不是垒的,黄河长不是挖的,牛皮大不是吹的,蛤蟆嘴大不是剌的,爆仗还是买咱的”,说完点上一挂爆仗,鞭炮声清脆震耳,一幅洋洋得意的样子。有个别爆仗没响,围观的孩子一拥而上,纷纷争抢,有的捡起后在手中又炸响,把手炸伤了。后来听大人讲,这些白皮爆仗都是用炸石头的炸药做的,能不伤人吗?
“人家的爆仗地上响,咱的爆仗放天上”,这家是卖窜天猴的,摊主一手轻轻拿着,一手用烟点上,只听嗖的一声,火箭窜上空中,一声炸响,好玩极了。还有地上天上都响的,这就是“二踢脚”,“崩嗙”二声,地下先响紧接着天上响。最响的爆仗号称本地造,外皮用粉红纸包裹,又粗又长,内用的是牛皮纸,响起来像闷雷,人称大雷子。
“人家的爆仗响,俺家爆仗也不响?可转來!”,这里是烟花市,一摊主高声叫着。他卖的这种烟花像个扁陀螺,巴掌大,点燃后先正转,再反转,喷吐着烟花,转成一个大圆盘。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烟花,大都是泥塑的外形,有兔儿爷、福娃娃……最大的像窝窝头形状,但比吃的窝窝头要大许多,烟花喷的高,持续时间长。还有一种叫做“滴滴蒂”的小烟花,像麦秸秆一样细,火花小但燃的慢,女孩子最喜欢,小打小闹的。男孩子也放,是用它来点爆仗的。
卖爆仗的比着个的放,听过了瘾,看花了眼,我就问父亲:“这个放法,他们不陪本吗?”父亲沉思片刻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他们放五挂,卖两挂还挣钱呢。”我虽不解,但还是点点头。
赶完年集回来,每天晚上伙伴们开始相聚放爆仗,都是从鞭炮上拆下来成个的放,哪舍得拉一挂鞭炮。还得盘算着,留下除夕放的,要不年除夕没鞭炮就没法过年了。大家互相炫耀着,你放一个,我放一个。找一个墙缝塞上爆仗,点着就跑。胆大的用手拿着点,快响前一刻抛向空中,响声大,传的远。还有在雪堆里放的,还有恶作剧的放在牛粪里的,呲观者一身污物。家里条件好的,买的爆仗多,自然放起来就大方些,很是骄傲。有的将从集市上抢来的哑炮进行改造,把火药取出来,配上硝、硫磺、木炭等,自制窝窝头烟花,可省下不少钱。
大年三十到了,早早起床,先是放上一通爆仗,过年了嘛。当然也是单个放,还不能成挂的放,这是狂欢的预演。到了傍晚,家人包好了饺子,悬上祖宗轴子,请了老的,供上祭品,上了香,终于可以拉成挂的鞭炮了。用一根木杆把一挂鞭炮挑起来,用香点燃,霹雳乓啷,一气放完,此起彼伏,真是过瘾。
听到谁家放鞭炮,伙伴们不约而同的跑过去,在看的同时,还能抢到没响的爆仗。一圈下来,口袋里还真装了不少。忽然看到南邻三奶奶家里火光冲天,是在放窝窝头,急忙跑过去,只见焰火呼呼的喷出来,烟花窜的比屋顶还高,散落四周,像火山爆发。大人小孩都欢呼叫好,笑的那么好看,好像过去一年的烦心事都随烟花飘走了。
拉鞭炮的高峰过去了,伙伴们提着红灯笼,女孩子手拿燃着的滴滴蒂,又聚在当街一起放起了爆仗。转爆仗,摔爆仗,窜天猴,二踢脚,大雷子,轮番上阵。没得放了,就拿出抢来的战利品,没有芯子的干脆从中间掰开,直接点上,当烟花看。对还有点芯子的,胆大的就点上,立马抽身,稍晚就炸着手,玩的就是个手疾眼快。
守岁到了零点,拿出留好的最响最长的鞭炮,高高挑起来,大人们将庭院中事先准备好的一堆谷子秸秆等物品点燃,叫做照庭,祭天祭地。用燃起的火苗引着,鞭炮齐鸣,火光冲天,照亮了院子,照亮了大地,照亮了天空。这是狂欢的又一个高潮。这时村村鞭炮,户户烟花,过年的高潮到了,大地沸腾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普遍信奉宿命的农人,没别的指望,寄天寄地,总期盼否极泰来,来年转运,一年更比一年好。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