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七十六
☘️七律《忙小年》
几声爆竹响庭边,
华夏民间风俗传。
祭灶除尘言好事,
开门纳福接新年。
平安已落窗花上,
喜气初临茅屋前。
百姓一心忙岁首,
阖家欢乐盼团圆。
甲辰年腊月廿三
(2025.1.22)
注释:
平安—窗花的名称。
岁首—春节别称。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忙小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华夏民间迎接小年的传统风俗。诗中爆竹声、祭灶、除尘、纳福等元素,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窗花上的平安、茅屋前的喜气,细节之处见温情,反映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作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和阖家团圆的温馨,富有感染力和民俗韵味。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七十七
☘️七律《酿新诗》
梅花墙外绽琼枝,
闲步河边寻养怡。
几度忘言提妙笔,
怎能即景酿新诗。
且看渡口清光秀,
当见桥头疏影奇。
定有幽香滋气韵,
飘来朴雅绘春姿。
甲辰年腊月廿四
(2025.1.22)
注释:
养怡—调养身心舒畅。
气韵—在汉语中主要指文学
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具体
表现为文章、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朴雅—淳朴而高雅。
春姿—春天的姿色。
❊ ❊ ❊ ❊ ❊ ❊
🌹【吉特赏析】
《酿新诗》以雅致之笔触,绘冬日寻诗之景。首联以梅花绽放开篇,闲步河畔,意境清幽;颔联笔锋一转,言及提笔忘言,即景难酿新诗,流露出一丝文思阻滞之感。颈联描绘渡口清光、桥头疏影,景色细腻,为全诗增色;尾联则以幽香、朴雅作结,预示春之将至,气韵生动。诗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冬日寻诗、期待春意的心境,富有意境与韵味。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七十八
☘️七律《 暖日》
暖日初临天象晴,
幽幽水面碧波明。
谁为草地开春色,
我与山扉听雁声。
湖畔已然烟柳绿,
桥头依旧浪花清。
骚人踏翠诗先到,
能把新阳唤早行。
甲辰年腊月廿五
(2025.1.24)
注释:
新阳—春天的别称。
踏翠—踏青,游春。
❊ ❊ ❊ ❊ ❊ ❊
🌹【吉特赏析】
《暖日》以冬日转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明媚生动的冬日画卷。首联点出暖日初临,水面波光粼粼;颔联通过问句引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听雁声于山扉,富有意境。颈联“湖畔烟柳绿,桥头浪花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展现了冬日里的勃勃生机。尾联以诗人踏翠吟诗作结,寓意着新阳带来灵感与活力。作品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富有生活气息。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七十九
☘️七律《归途吟》
郭外远听鞭炮鸣,
心中更动故园情。
归途天挂还家月,
野渡霜飞流水声。
莫道乡愁催客走,
须知书信望君行。
村头已近竹林密,
遥看灯红脚步轻。
甲辰年腊月廿六
(2025.1.25)
❊ ❊ ❊ ❊ ❊ ❊
🌹【吉特赏析】
《归途吟》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归家图景,情感真挚动人。首联以鞭炮声触发思乡之情,自然贴切;颔联通过“还家月”与“流水声”营造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增强归家心切之感。颈联笔锋一转,以理性的劝慰表达乡愁的驱动与书信的期盼。尾联则以竹林、红灯笼为意象,勾勒出家的温暖,脚步轻快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
🔸🔸🔸🔸🔸🔸🔸🔸🔸
曹长泽作品
甲辰冬吟之八十
☘️七律《诗经吟》
灯前案上简编繁,
三百篇中有善根。
无笔巧为千古句,
有神流出万年言。
诗经歌咏表民意,
书典构思传韵魂。
周代采风连地气,
至今文脉称师尊。
甲辰年腊月廿七
(2025.1.26)
注释:
简编—指典籍。
三百篇—诗经别称。
韵魂—是一个富有感性、诗意化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文化艺术作品的情感和灵魂所在。
采风—早在遥远的古代,我国就非常重视并开展了民意调查,而最早建立的调查制度,就是采风制度。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在周代曾设有采诗官,官名叫“行人”或“遒人”,专门负责到各地民间去采集诗歌,上报给朝庭。古代称民间歌谣为"风",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动称为采风。采风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了解民间风情和百姓的疾苦,调查政教得失。虽然古人并未明确提出调查研究的概念,但通过采诗了解民间疾苦,作为施政的参考依据,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调查研究了。
❊ ❊ ❊ ❊ ❊ ❊
🌹【吉特赏析】
《诗经吟》以精炼之语赞颂《诗经》之不朽价值。首联述其在灯前研读之繁盛,强调诗经之善根;颔联以“无笔巧”与“有神流”对仗,彰显诗经语句之经典与流传之久远;颈联指出诗经歌咏民意,书典传韵魂,凸显其社会意义;尾联则回顾周代采风传统,强调其文脉之延续,尊称其为师尊。诗作构思巧妙,语言流畅,充分表达对《诗经》的崇敬之情。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