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我还很年轻,今年才85岁。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自己身上试一试,因为自爱,因此自育;因为自育,因此自励,看看自己的生命潜能到底能够开发到什么时候。教了一辈子书,现在老老实实在教自己。起码我发现,我的智力在80岁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期。”去年,辛勤老师如是说。这不,今年他就领着昆明市的几十只小蜜蜂到泰国的北部清迈酿蜜(游学、采风),不亦乐乎!“我在践行的是终身成长的教育精神。我的所有认识,首先是教育自己的,然后才是跟孩子分享的。对自己无效的教育,对他人怎么可能有效?这是孟国泰《大众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近日,辛勤老师还这样说。今选他的游记(21—30),以飨读友。
21
进化与退化。今天玩丛林穿越,我告老,不参与了,当观众。丛林之间,架一些索道,让人顺着索道滑行,从这里穿越到那里,刺激,惊叫,痛快。用这样的方法,在丛林中穿越,对于人来说,是进化还是退化呢?如果从猿到人的假定成立,我就要说是退化。类人猿在丛林中穿越是小菜一碟。进化成人,徒手穿越的能力退化了,要依靠索道了。没有索道,人在丛林中几乎寸步难行,这不是退化是什么?其实,人有进化,必有退化。现在用电脑打字,又快捷,又方便,多好。但是请注意,长期这样下去,书写的能力就退化了,甚至有些字都会想不起来怎么写了,这不是退化是什么?我们能把握的就是,在进化中防退化。
21
演讲稿的选题建议。
高年级:1、泰北的民风;2、走进佛寺说做人; 3、罂粟花真美;4、时光像一块土地; 5、丛林穿越的联想。
中低年级:1、学独立的滋味;2、战胜自己就那么简单;3、交了一位好朋友;4、跟常青树合影;5、我的几点小进步。
22
早餐时聊天。 今天早餐时间,跟一对母子坐在同一张小餐桌边。母亲说:“老辛老师,为什么你的话孩子爱听,我们的话孩子会反感?”我说:“要教育孩子,先得问问自己,我说出口的话,我自己相信不相信?相信,就要接着问,这些话自己照着做了没有?照着做了,接着还要问,做出什么成效来了没有?如果自己说出的话,自己不相信,也没有照着做,做了也没有成效,那还说什么呢?”接着,我说:“教育一定要讲真话,讲别人听得懂的话,讲可以实践的话,讲能唤起别人兴趣的话,讲照着做就会出成效的话。没有这样的话,闭嘴为好。有时做给孩子看,比说给孩子听,更管用。”妈妈点点头,孩子笑笑。我明白,这些话,他们未必听懂了。听懂了,未必愿意照着做。笑笑是对的。长长的日子,大大的天。
23
吃也要学着点。 这次到泰北,我学着吃了几样东西。1、火龙果,以前看看它那样子就把眼睛调开了。2、芭蕉,知道芭蕉没有香蕉好吃,就不动芭蕉,没有香蕉不沾蕉。3、咖啡,有茶喝茶,无茶就喝白开水,咖啡敬而远之。4、牛奶,总觉得豆浆比牛奶好喝,就认定豆浆,排斥牛奶。5、鱼,不管是什么鱼,煎、炸、卤、烩,基本不动,理由是刺多,怕咔着。6、炸鸡,炸薯条,总觉得油炸食品不好,有害健康。还有很多。这在云南叫挑嘴。挑嘴的结果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自我封闭。世界的丰富,被我自己封闭了。自我封闭带来的危害就是神奇打折,美丽打折,丰富打折。最后的结果就是眼界闭锁,心胸狭隘,精神缺损。不喜欢吃的东西,也吃一点;不喜欢看的东西,也看一点。这有好处,我和很多孩子都必须学着点。
24
从两张照片说开去。 这两张照片,有两个男孩,一只蝴蝶。前一张,是一个男孩伸出手臂,让蝴蝶落在他的手袖上。后一张,是同一只蝴蝶,落在另一个男孩的手指上。显然不是事先设计的,没有导演,人和蝴蝶都是随机的,随性的,随便的。有趣的是,蝴蝶有心,孩子有意,更难得的是拍摄者会抓时机。好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丰富与人的神奇美丽丰富融为一体了。想想那一刻,孩子心旷神怡,蝴蝶也浪漫多情,一种善意、美意和诗意不就出来了吗?这是一种美妙的合作,一辈子能有多少?
25
废物的神奇转换。 骂一个人:“废物!”不可怕。骂一个人:“废人!”就五雷轰顶。今天孩子们用大象的粪便造纸,然后染色,做书签。活灵灵体验了一把废物被利用的神奇转换。大象的粪便无味,含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纤维,用它煮一煮,去除泥土、病菌,让纤维得到净化,变绒变细,就可以造纸。世上天天产生废物,同时产生废人。废人与废物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废物可以利用,废人就一点用处都没有。请守住一条底线:永远不做废人;哪一天露出废物的苗头,及时惊醒,及时感愤,及时改变。
26
车门口的脚垫。 这是一个小细节。车子到站,驾驶员师傅都会悄无声息地在车门口摆一脚垫,让乘客下车踩着,平稳着地。这个脚垫,上车是不摆的。为什么下车要摆呢?怕乘客一步落地,脚软摔倒——尤其是老年人。我几次踩着脚垫下车,都留心这个脚垫。它方方正正,是一个像小凳一样的木头匣子。怕表面光滑,不把稳,还蒙了一层麻布一样的东西。这个脚垫是不会说话的,它也无需说话。我们习惯于把口号写在墙上,喊在嘴上。比如为人民服务。什么叫服务?服务就是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而工作。我们太熟悉这句话了。这句话真的很好。可是把它落在行动上,问题就多了。想想这个小小的脚垫,我的脸忍不住一阵阵发热。
27
必要的对比。说实话,泰北的市政设施还是非常落后的,跟我们的五十年代差不多。电杆矮小,电线杂乱,路灯不统一,更不漂亮。街道老旧,人行道凸凹不平,商铺凌乱。一看就知道,这一切距离现代化还很遥远。跟我们是没法比的。说真话,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是值得自豪的,应该有幸福感。就这一点,清迈再努力二十年也未必能赶上。这里还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铁,公路宽度,平坦度,都比不上我们。只是今天到一所名叫“威塔亚”的学校去访问,发现他们从幼儿园办到高中,门口却没有警戒线,没有保安,没有如临大敌的阵势,又让我大吃一惊。惊过细想,这里太平,不需要剑拔弩张。这又怎么比呢?发展了,安全却有大问题,这又是什么问题?难怪屈原要“上下而求索”。
28
威塔亚学校印象。我们到了学校,先来一场足球比赛。球场小,比篮球场还小。于是,他们出场四个人,我们自告奋勇,一下子就上了10个。当然是踢着玩,没有裁判,也不用记分,大家踢来踢去,踢个开心就收场。接下来,孩子们分年龄段进入教室,校长就领着我们参观。一栋四层楼的教学楼,班额人数不超过十五人,都是小教室。有趣的是幼儿上童话课,从老师开始,大家都办成角色,入戏开演就是上课了。三年级在上电子游戏课,一人一个电脑,全入迷。五年级在上电脑课,好像是在设计什么。有两个孩子可能是调皮,被请到一边去干坐着,他们优哉游哉地坐着,一点不着急。初中高中的课怎么上,没见着。有趣的是,回到饭厅,一位导游给我上了一节泰北民情课。他们家在美斯乐旁边,有一百多亩土地,种茶种芒果。芒果一年20多吨,茶叶一百多斤。“我们的茶卖到中国都叫普洱茶。”他说。泰国政府收土地税,一年百分之零点几,大家都不觉得是负担。不觉得是负担,这就是这所学校给我的印象。教学不是负担,学习不是负担。教师学生都很轻松。这好吗?好。真好吗?又好像有些问题。
29
演讲稿的写作(之一)。 演讲稿是用事实说话的稿子,你想说什么,先摆一个事实。演讲稿要教育人,你先看看你选的事实,能不能教育你自己。如果你的事实不能教育你,你还想用它教育别人,就是痴心妄想。同样的道理,你要用这个事实感动人,先要感动你自己;你要用这个事实说服人,先要说服你自己。这是一点都不能掺假的。当然,好的事实一定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有鲜明的要点,二是它有丰富的细节。我们可以这样认定,要点不存在或者不鲜明,细节不丰富或者丰富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个事实就一定没选好,要重新选择。否则,背下稿子,声情并茂讲出来,一样不行!
30
演讲稿的写作(之二)说人话。 演讲是讲给人听的,你不说人话,人就不愿听,或者听了不懂,懂了也不产生共鸣。这就白说了,自言自语,痴人说梦。这里特别要排除漂亮的废话,正确的空话,吓人的大话。演讲稿就是要强调实话实说,或者实话巧说。请注意,引经据典的时候,要引用那种说出来别人听得懂的经典,不要故作高深。你说些云里雾里的话,别人不动心,你不是白说了吗?演讲者要和听众互动,方法就是把话说到听众心里去。这叫以心去发现别人的心,以火去点燃别人的火。
亲亲清迈结束语(1)
谢谢每一位。 活动就要结束,我写两个结束语,这是第一个。这次活动,旅行社的陈总一家参加,旅行社的几位领队也带着一家人参加,这是不多见的。他们用一家人参与的行动告诉外界:这里很安全,这里太平无事。这次还有几位家长参加,用行动支持这次活动。这是要感谢的。这些家长不是闲来无事,而是忙里偷闲,用行动体现关爱、偏爱和厚爱。作为这次活动的年长者,我谢谢他们。当然要感谢我们的这些孩子。他们在活动中,各尽所能,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尽了心,尽了力。最后要感谢“辛勤三成”的各位年轻人,他们带领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身体很累,心也很累,但他们始终笑容可掬。 今天是最紧张的一天,每个孩子都在背自己写的演讲稿,下午四点初赛,晚上决赛。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登台,我希望他们不留遗憾。人一生最光荣的事情就是被需要。为了被需要,孩子们必须储备被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多多益善,超凡脱俗益善,你无我有益善。演讲必不可少,是因为它能表现自己,推销自己,让社会看到你的存在,明白你的优势,从而让你被需要——被广泛需要,深度需要,持久需要! 我参加演讲活动比较晚,属于晚熟品种,但好饭好菜不怕晚。现在孩子们就起步,有几位才二年级。这就好了。
人是逼出来的,别人逼不如自己逼,一逼,逼出一个高度,起跑就会比别人高出一筹。
亲亲清迈结束语(2)
时光是一块土地。 活动结束,春节就要到来。这时候,我想告诉大家一句心里话:时光是一块土地。 请注意,人最公平的东西不是出身,不是起跑线,不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而是时光。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你过一天24小时,我过一天还是24小时。这种平等不是我们争取到的,而是地球转动赋予我们的。我常常问自己,时光是什么?现在,我想明白了,时光是一块土地。你不会耕耘,或者会耕耘而懒得耕耘,那么,你的那块土地就会不断收缩,收缩,最后收缩成一个点。那个点就是你的立足点。你可怜巴巴地立足在那个点上,近乎一无所有。这时候,你还能谈什么呢?一无所有本身就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名,一丝不挂!时光是一块土地,我们就要勤奋耕耘。土地的特点是越耕耘越延伸,越耕耘越拓展,越耕耘越肥沃,越耕耘越厚重,越耕耘越神奇、美丽,丰富。
请记住:土地是不哄人的!你不哄它,它就不哄天地良心!

作者简介
辛勤,自称“老蜜蜂”,今年86岁,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忘年交。辛勤老师是著名少儿文学作家、演讲家,《蜜蜂报》原主编,其作品《一块奶酪》入选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在60岁时,荣获了首届“红河杯”全国演讲大赛特等奖!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