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典籍说洛阳(76)——叩马而谏(原创首发)
《史记·伯夷列传》载:三千多年以前,殷纣王荒淫无道,政苛刑酷,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众叛亲离。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
西伯侯姬昌卒,姬发载木主,号为武王。周武王统一西北地区以后,亲率兵将四万五,兵车三百辆讨伐殷纣。八百诸侯齐会于孟津,共商破敌大计。
孟津当时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朝歌的要道。当周武王设坛盟誓、挥师北渡的时候,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赶来,跪拜马前,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伯夷、叔齐指责武王说:“你父亲死而未葬,就动干戈,这能算孝吗? 你作为商朝的臣子,竟敢发兵讨伐天子,这能算忠吗?”武王左右的兵将要杀掉他们,姜太公马上制止说:“他们也算是有义气的人呵!”说罢,让人把他们推开了,武王率领队伍,直发朝歌(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牧野(今河南淇县一带)一战,纣王的奴隶兵纷纷倒戈。武王大胜,攻克朝歌,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周朝。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的地方,后来就叫做“叩马”。扣马村今河南洛阳孟津县城东30公里陆村镇一带,与偃师市交界之处,遗址尚存。
伯夷、叔齐羞于对周称臣,又耻于吃周朝的粮食,他俩隐居在首阳山上,饥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维持生命。后来遇到一个采野菜的老妇人。老妇人问明缘故,对他们说:“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们哪里能例外呢?”伯夷、叔齐听了,遂绝饮断食而死,人们将他俩埋在首阳山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