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义”不二话秦琼
近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秦琼祈福·灯映龙潭”乙巳年秦琼祈福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五龙潭公园举行。 选择秦琼祈福,可谓慧眼识珠。在灿若群星的济南名士中,秦琼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是“战神”,为唐朝建立屡建奇功;是“门神”,过年最忙,在门神系列中广受热捧。在小说、戏曲、传说中更是“神乎其神”,老百姓说话打岔或幽他一默,也总拿他说事。在老济南话中,以秦琼为主题的歇后语近百句。

从五龙潭到千佛山的“秦琼拴马槐”,济南人从心里崇拜这位忠臣、壮士、好汉、英雄、孝子,秦叔宝是当之无愧的济南至“宝”,“秦琼传说”作为省级“非遗”亦是实证。在所有这些称呼或赞美中,底色可归纳为一,就是儒家政治倡导、百姓极力推崇的“义”字。
每次拜谒“秦琼柌”,总有一种朝圣感萦绕于心,面对秦琼像需“仰视才见”,一幅幅楹联更是其忠义缩影。
初至祠,迎面可观“身通百战术;气作万夫雄。”康有为所撰并书。 短短十字,气势磅礴,将秦琼之能之勇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象,烽火连天,好汉秦琼披坚执锐,纵马驰骋,面对千军万马,镇定自若,指挥若定,勇猛杀敌,屡立奇功。似太白所云 “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气魄非凡,气概豪迈,气度超群,一代英雄也。

踏入正殿,“忠义千秋” 匾额高悬,字迹为褚遂良体,笔力遒劲优美。自唐武德二年,秦琼投奔李唐,自此一心侍主,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玄武门之变”,局势危急,秦琼毅然决然地站在李世民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助力李世民登上皇位,其功不可没。《旧唐书・秦叔宝传》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新唐书・秦琼传》“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秦琼之义,经《隋唐演义》等话本、戏曲渲染传颂,不胫而走。他与程咬金、单雄信等一众豪杰义结金兰,在乱世中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单雄信被王世充所擒,面临生死之际,秦琼心急如焚,四处奔走,试图营救。虽最终未能成功,但他这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令人动容。殿内壁画十幅,栩栩如生,描绘其一生要事,从初任建节尉,崭露头角,到奔赴瓦岗寨,与群雄聚义,再到于黎阳舍身救主,桩桩件件,尽显其忠义刚正之品。
正殿一联,书风似曾相识,近前端详果不其然,书写者为齐鲁著名书法大家张国英先生,从黑虎泉“黑虎啸月”到千佛山“南风亭”都有他的墨迹。楹联云:“黄膘铜锏隋唐业;大义精忠海岱魂。” 上联勾勒出其深入人心的民间形象。秦琼胯下黄骠透骨龙,矫健非凡,奔跑时如疾风掠过;手中瓦面金装锏,寒光闪烁,舞动时虎虎生风。“秦琼卖马” 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彼时他落魄潦倒,困于潞州,无奈之下欲卖爱马以解燃眉之急。即便身处困境,他仍不失英雄气概,其坚韧令人钦佩。下联则盛赞其大义精忠,此乃山东人特有的风骨,为海岱大地增添了无尽的光辉。

“义薄云天”,乃欧阳中石所书,笔锋刚健有力。秦琼一生疏财仗义,扶危济困,结交天下豪杰。在潞州落难时,幸得王小二相助,得以栖身。待他发达之后,不忘恩情,厚报王小二,传为美谈。他重情重义,江湖上无人不敬重,赞曰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

“英风永存” 匾下,秦琼塑像身披战甲,手持令节,腰插军配,威风凛凛,不怒自威。字迹仍为虞世南体,“文官”写“武将”珠联璧合。

“民间传说,为朋友插刀两肋中,义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历史记载,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尽服胡国公。” 语言学家吉常宏撰联并书。上联讲述民间流传故事,秦叔宝为救挚友,不惜染面涂须,冒险前往登州冒充响马。途经两肋庄时,面临岔路,一条通往汝南庄,那里有他的老母妻儿;一条通往登州,却是凶险万分。他心中虽有犹豫,但念及朋友情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赴险之路。这份重情重义的精神,被世人传颂为 “两肋岔道,义气千秋”,后演变为 “两肋插刀”。下联依据史书记载,秦琼一生征战无数,历经二百余阵,每次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多次身负重伤。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常言:“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其英勇无畏,令三军折服。

建节轩处,“历下显扬男儿志;昭陵长驻忠烈魂”。秦琼发迹于历下,投身隋军,自此踏上建功立业之路。他凭借着自身的勇气与智慧,在战场上展露峥嵘,尽显男儿壮志豪情。贞观十二年,秦琼病逝,陪葬昭陵。李世民下令在其墓前放置石人马,以彰显其生前赫赫战功。忠烈之魂,永守昭陵。

同在建节轩,悬“望隆桑梓”匾,是熟悉的郭沫若体。用笔跌宕起伏,潇洒自如,结构谨严而不失灵动。古时常在村边种桑梓,桑树养蚕,梓树制烛,故“桑梓” 代指故乡。宋恕《游五龙潭》有云:“胡国宅犹记,唐家陵久平。二三老农贩,闲坐说秦琼。” 济南百姓闲暇时围坐谈秦琼,敬仰之情,绵延不绝。

集英亭有联:“真邪,幻邪,五龙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历下亭畔秦琼祠。”蒋维崧撰,于太昌书。“五龙潭底胡公府”流传已久。唐玄宗时,杨国忠弄权,秦琼后人议政被奸细密报,朝廷来抄家。此时,风云突变,五条蛟龙盘于秦府上空,一声巨响后,秦府沉为深潭。元代张养浩《复龙祥观施田记》记载,渔人见水下有玉石台阶,还有人醉卧潭边梦入朱门宫殿。

亭上“集英” 二字,欧阳询体。秦琼年轻时仗义疏财,广交豪杰。《隋唐演义》中,秦母六十大寿,各路英雄齐聚贾家楼,酒酣结义,共 46 人歃血为盟。其中多人成唐朝开国名将,传说贾家楼就在五龙潭东南。

东廊数匾,各有来历。“骠骑” 为将军名号。“建节”指建节尉,秦琼在来护儿麾下时,因军功被授此职。“龙骧” 亦将军号,李密败后,秦琼被俘暂投王世充,封龙骧将军。



“忠信” 与 “尚勇”,是秦琼一生写照。他忠君重义,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封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入凌烟阁。其勇,正史记载,阵前敌将炫耀,他单骑冲入敌阵,万军辟易;《隋唐演义》里,他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神拳太保小孟尝”,声名远扬。


传奇、传说、传承,武艺、忠义、义气,人也?神耶?
联韵沁芳,思接千载。吾思如涌泉又无处落笔,写不尽道不出对家乡这位千古义士的顶礼膜拜。
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名城,雅号不可谓不多,“舜城”“泉城”“书城”“诗城”,倘若还可加冕,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义城”。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义士不欺心”。秦琼是也!
以秦琼之“义”为代表,连通咬碎舌头、不怕油烹的铁铉,还有毛遂自荐、负荆请缨的终军,林林总总,共同构成了济南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长相——“义”!
倘若我身处异乡,有人问我从哪里来,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秦琼故里。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