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的红马甲,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社区乡村、受灾现场。他们的行动或许看似平凡,却如同一束束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无数人的生活,温暖了整个社会。他们,就是东望志愿者。
新春将至,东望志愿者河北唐山迁安片区的35人,带着满满的爱心走进了建昌营镇北冷口村,为当地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送去冬日的温暖。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前往北冷口村、军屯村和南冷口村的老人家中。一到老人家里,他们便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起扫帚清扫地面,有的细心擦拭窗户上的灰尘,有的帮忙整理杂乱的物品。在打扫的过程中,他们还不忘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关心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原本冷清的房间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整洁明亮,充满了生机和温暖,老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笑容,是志愿者们用爱和关怀换来的最好回报。
在乳山白沙滩镇稗子刘家村,东望志愿者的红旗、鸿图两个课堂共12人自去年10月16日进驻该村后,便积极投身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他们本着“树东望形象,创东望品牌”的理念,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放在心上。他们先是对村委会的办公地点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打扫和清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接着,他们主动承担起整理村容村貌的任务,经过不懈努力,让原本零乱的街道焕然一新。在防火工作中,他们每天安排两名志愿者尽心尽力地值班,对入村的车辆进行详细登记,还制作了《安全防火》的录音在广播喇叭里播放,消除了火灾隐患。此外,他们还发挥文艺优势,组织村民参加舞蹈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村里无论大事小情,只要百姓有需求,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丈量土地、入户帮助村民染发、帮村民入土地保险、代写年终总结等,他们都做得一丝不苟。学过法律的志愿者还会给村民讲解《民法典》的常识,增加村民的法律知识。尉爱东志愿者更是时刻把百姓的事挂在心上,不仅帮贫困户挖菜窖,还经常开车送年长的大妈去赶大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王春玉,一位性格风风火火的东望志愿者,近两年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次数达384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452.99小时。作为中果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文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将创城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以身作则,深入小区楼院、串门入户,做好创建宣传工作,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在三年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带领志愿者们为群众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她还和志愿团队跨省联合,助力七旬流浪老人回家,让老人圆了落叶归根的愿望。王春玉最大的特点是把志愿服务活动当成一个事业来做,尽管家庭并不宽裕,有时还需要自己贴补活动费用,也很少有时间陪家人,但她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新内涵。
银发志愿者展喜娃和妻子杨建珍,是东望志愿者山西永济人民艺术团的成员。展喜娃今年76岁了,他们是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为民服务的热情。他们经常为大家劈柴、烧火做饭,疫情期间也主动加入防控队伍。自2022年8月5日以来,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坚持在多个小区开展免费磨刀、理发等便民服务。展老为居民磨剪子、菜刀一共1150余把,已经磨坏了五个磨刀石,妻子杨建珍为居民理发743人。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无私奉献的大爱,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
山西运城新绛县泉掌镇王守庄新时代文 明实践站,为表彰东望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特别赠送了一台大功率高音质专用音响。四年来,东望志愿者团队始终坚守初心,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43位老兵送去关怀,走进10多个村庄服务群众,还为低保户、五保户提供贴心帮助。他们的足迹遍布新绛多个角落,用坚持温暖了他人,也铸就了不凡的人生价值。
然而,东望志愿者在奉献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常常遭受外界的误解。有人质疑他们动机不纯,猜测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认为他们是通过公益活动敛财或者作秀。但这些误解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心中那份对社会的责任和爱。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误解终会烟消云散。
东望志愿者们,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他们是最美的微光,汇聚成炬,照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爱与善的光芒在人间闪耀。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去学习。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最美的微光致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共同传递这份温暖和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