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俺们村酒厂
张士华
时光匆匆,四季轮回。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记忆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场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大潮中亲身经历过人们内心深处,去寻找那曾经的经历与过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江南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人们被紧箍思想解放了为社会经济建设注入蓬勃生机活力。国家对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对内大力扶持倡导发展民营经济。上世纪1980年前二年,土地承包制把原属于生产队土地承包到小组,后来小组又承包到户。粮食棉花大丰收,家家户户增产增收富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赶上了国家好政策。己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俺村老少爷们不满足于现状,乡亲们羡慕那些有村办企业的村庄,不出村就能上班挣钱,那个时代是农村人非常向往的。想发家致富,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开工厂办企业。“无工不富”,受到启发便有了新方向新目标。那时各级政府正大力倡导兴办实体企业、乡镇企业。
那个年代我们村因粮食收成好,公粮交的多,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先进大队’,更是周边邻近村眼红有副业村,那时大队就有香油坊,棉油坊,皮厂等。在那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在自己村就能挣点‘钱’,那些所谓,'能人’让周围邻居都羡慕不已,起码油盐酱醋茶推磨碾米孩子买本买笔不再犯愁。赶集上店还能给孩子老人买些那时不知道名字的水果吃,那个时候可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当下,有党的好政策,发家致富不能落在别人村的后面。
后柳村人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经过春节前后大家伙酝酿与筹备,在当时年轻村支书带领下,他们聚贤士访名人,深入探讨研究,集思广益酝酿筛选,最终选择创建酒厂。于是我们村——双庙乡后柳村村办企业诞生了,起名叫——夏津县双河洒厂
为什么选择建酒厂而不是其他项目呢?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因我村有个小名叫锁小村民,在那个时代在我们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是个'大能人’,那时只因家庭兄弟姐妹多,年纪不大就在外跑买卖做生意。豪爽性格交了好多朋友,多年生意场上见识广经验多。处事圆满八面玲珑,人脉多思路广办法多。那时他正在县城里某个洒厂负责销售业务。对酒的生产销售等整个流程及方方面面都掌握的比较全面。最主要看好的是,生产酒有较大利润空间。在我们当地有一句俗话:“酒水,洒水,有水就有酒,”说明生产酒的利润有多大。年轻的村支书与他年龄相仿又都值人生最好年纪。都想为家乡干些实事,建个村办企业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挣钱增加收入,发家致富,尽早过上小康生活是他们的初衷本意心愿。于是,水到渠成一拍即合。建酒厂成了首选。
为了建酒厂,村里卖掉使用还不到二年唯一值钱50拖拉机。特别是那个刚刚解决温饱还不富裕年代,人们手里没有钱。按老百姓话说,两手抓瞎,什么都没有,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三无专业酿酒技术及销售管理等人员等。一切从零开始。既然选择了目标方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排除一个个困难。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后柳人骨子里,就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传承基因。一代代后柳人不畏困苦,在充满披荆路上砥砺前行。
洒厂厂址选在村西南角,老生产四队大场院里,那里有现成的一排老旧北房。其它,一无所有,一切从零开始。有句俗话:“头三脚难踢”,更何况建厂办企业。创业好难,当两脚踏上一条没有退路时,创业人艰难困苦,没有创过业的人是无法感受体会的。总算七凑八借,象唐僧取经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老少爷们齐心协力。要说俺村各方面里的:‘能人’还真不少,象水泊粱山一百单八将样,这次俺村建厂那些有本事有能耐的人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心齐泰山移。盖起简易车间,所有生产所必须大小设备器材用具,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能不花钱的地方不花。低矮小东房既是办公室又是财务室,老北房放成品盛原料。一句话,把有限钱用在刀刃上,一切从简。企业虽小,五脏俱全,各部门人员都是俺村里能人明白人。
一切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中进行,经过二三个月忙活与筹备,终于在1981年春末夏初一切基本就绪。村民们在期盼中,期待早日品尝到自己的酒。
酿酒,传统工序地道严谨,复杂严格容不得半点偏差。所用粮食纯正饱满粒大。窖池发酵、通风、干燥、控温、避光、蒸流等,就是所有原材料与芳香酒分子微生物不断均匀碰撞融合。刚放下锄头人们不敢懈怠,虽然工序精细烦琐,但人们精益求精照章操作。人们只有一个心愿,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好酒,苦点累点也心甘情愿。世界上任何难事都怕心齐,劲上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人心齐泰山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晶莹剔透芳香扑鼻酒流出来时,人们欢呼雀跃相互传递奔走相告。后经洒师组合调味平街酒体,调合风味度数等,经专业评洒师鉴定:窖香绵柔、入口甜落口锦、香味协调、洒体挂杯醇厚、尾净余长回味无穷、不辣口不上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浓香型白酒,人们给这个酒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双龍春”从此,后柳村生产酿造的白酒,在当地有了名气。周围远近村有事用酒都来我们酒厂买。就连城里有头有脸部门托关系找熟人也只为买些好洒。只要喝过这个酒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称赞:“好酒,这酒不赖。”从此,我们村洒厂生产的白酒,一炮打响,夏津县双河酒厂后柳村大名,也随着酒香美名远扬。
那个时代的生产厂家,都以自己能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感到自豪。别看那个年代人们并不富裕,质品质量从不以次充好。产品靠质量说话,好赖层次分明,以质论价。不象现在吃的喝的,加入什么防腐剂添加剂色素等等。生产步如正规,又相继生产了“双河大曲”“泉粮液”品牌的酒。“双河大曲”算是中档次酒,适合大众消费。当年批发给经销商每瓶出厂价1.45元,他们零售价一般在1.75元左右。
“泉粮液”为低价位洒,每瓶批发给经销商1.13元,他们零售价大约在1.45元左右。这款酒,适应农村大众消费。“双龍春”为高档酒,每瓶出厂价2元。一般自己喝或经常在一块“整二两”哥们弟兄们是舍不得喝这样酒。他们一般喝些散酒或1.5元一瓶以下的酒。如走亲戚看朋友,年关送礼托人办事等等才舍得买些这酒。“双龍春”这款洒的质量,如果拿到现在一瓶价值应在300元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收入少的可怜,按今天的消费观念回头比比看看,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现在年轻人,是不敢想象的。那时钱实物价低普遍收入少,酒厂收入最高的员工当属酒班上人员,他们干的活又脏又累,每月收入才55元。其它人员如会计保管采购后勤人员等,一般一个月在工资在40多元。
一切如常,村酒厂按步就班。毕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小投入资金又不足,产品积压滞销严重。生产车间停停干干干干停停。一晃两年过去了,最终因产品销售不畅,仓库产品积压严重。干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是小事,更何况销售一旦受阻更是致命的大事。那个年代一个村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懂的产品营销。农村人缺乏销售门路渠道又无销售经验。那时酒类销售系统政府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据粗略统计全县大小酒厂近大小二十多家,市场竞争也不小,这样只能先把库存产品销售出去收回资金后再买各种原材料继续生产。
既然这样,那只好先停止生产,增加人员加大销售力度。从此,销售人员你出去他回来,产品销售成了当时重头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销售出去了,不是现金而是赊销,那也比销售不出去存在仓库强呵,人们只能等待期盼着赊销出去的货款早些回来,好再继续生产……等待是漫长的,漫长中等待是难熬苦涩的。销售人员不是在催讨欠款就是在催讨欠款的路上。几万元货款是企业的全部家当。那时可是天文数字可是大钱。这些钱是村企业的命根子啊!在一次次催讨货款的日子里,人们渐渐感到失望,在失望无奈中人们感到迷茫无望,企业无钱买原材料,就无力生产经营,最终,企业停了下来,这一停再也没有生产过。
还想再喝到自己村酿造的酒。其实,仔细想想不是那酒有多么甘醇好喝顺口,只是对那个年代、那段经历、那些人那些事,敢想敢干永往直前不服输那股子劲敬重。所有的过往都成了永恒记忆。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个几代人曾为国富民强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群策群力拼搏奋斗的年代。这些人见证了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强盛,个人集体国家财富极大富足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感谢那个时代,感谢所有为那个时代付出青春智慧力量的人们。时代社会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这个庞大的群体造就开创了一个繁荣时代。
铭记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年代。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