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春节(散文)
谢岳雄 / 文
乙巳年春节,伴随着冬日的尾声悄然而至。在广州这座繁华的大都会里,尽管节日的氛围依旧浓烈,却也不免被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状况的微妙变化所影响。商场、公园、食肆、花市,这些往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却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从容。简单隆重过大年,成为了这个春节的主旋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人们心态的转变与调整。

广州,素有“花城”之称,每年的春节,花市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象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买卖花卉的市场,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展示岭南“年文化”的舞台。走进花市,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沉醉。人们在这里选购年花,不仅是为了装点家居,更是为了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水仙、年橘象征着纯洁与吉祥,蝴蝶兰则寓意着优雅和高洁,而那一盆盆生机勃勃的盆栽,更是将春天的气息提前带到了家中。尽管今年的花市规模明显缩小,人流也稀疏了许多。花农们依旧笑盈盈地忙碌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淡然与坚韧,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生活的美好与希望永远不会消逝。
花城广场,这个平日里就热闹非凡的地方,在春节前夕更是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往年的这个时候,广场上会摆放着巨大的迎春大花篮,各种鲜花簇拥,美不胜收。然而今年,这些标志性的装饰却悄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约、环保的庆祝方式——路树挂满红灯笼。虽然没有了华丽的装饰,但《财神到》《祝福新年》等粤语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与期待,使广州的春节充满了温情与希望。

珠江公园里,春节的氛围同样浓厚。市民们自发地组织着各种庆祝活动。他们唱着歌、跳着舞、打着鼓,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年的喜悦与祝福。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老人们则坐在长椅上,享受着冬日的暖阳,聊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这些简单而美好的瞬间,构成了广州春节最动人的画面。在文化公园、越秀公园、荔枝湾等历史文化街区,舞狮、舞龙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引来阵阵掌声与欢呼。而在天河城、太古汇等现代商业区,各种新颖时尚的庆祝活动也层出不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色彩。
商场里,春节的促销活动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消费者的热情却似乎有所减退。往年的这个时候,商场里总是人满为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人们争相购买年货,为新年做准备。但今年,商场里的人流明显减少,消费者们更加理性地选择着自己需要的商品。他们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注重实用与品质。这种变化,既反映了人们在后疫情时代对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尊重。

年夜饭上,广式烧腊、清蒸海鲜、白切鸡等传统佳肴轮番上阵,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家的味道与传承的记忆。而街头巷尾的食肆,更是让人垂涎欲滴。糯米鸡、牛杂、双皮奶等特色小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了广州的烟火气与人文情怀。往年的这个时候,各大酒店、餐厅总是座无虚席,人们纷纷预订年夜饭,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但今年,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家自己烹饪年夜饭。他们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着各种美食,聊着家常,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简单而温馨的庆祝方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夜幕降临,广州的春节更显繁华与热闹。珠江两岸,灯光璀璨,犹如两条银河落入凡间,将夜色中的广州装扮得分外妖娆。游船缓缓驶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五彩斑斓的光影,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游客们或站在船头,迎风而立,感受江风的温柔与广州的繁华;或坐在舱内,品茶赏景,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而两岸的建筑,更是如璀璨的明珠般点缀在夜空中,广州塔、海心沙等地标性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雄伟与壮丽。
广州的春节,是一幅细腻繁复、色彩斑斓的岭南风情画卷,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年味……
(本文发表于2025年2月27日《羊城晚报》A8花地版,有删节)
作者简介:
谢岳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已出版文学著作《南粤之剑》《爱的呢喃》《丹青情缘》《文化不是装饰品》《商海涛声》《母校忆事》《走进潮州沙溪》等,影视文学剧本《瓮城风云》《六祖传奇》(与人合作编剧)等;其他专著《教你不花冤枉钱》《五分钟法律通丛书》《岭南乡村记忆丛书》等。1999年加入广东作协。2000年加入中国作协。长篇纪实文学《南粤之剑》(与雷铎、曹轲合作)获两项国家级图书奖,并有多篇作品被选编入书。连续两次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和广东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
